韩寒2 发表于 2010-10-3 00:17:55

精益生产能否拯救中国制造 _ 工业工程网

大家看看这篇文章;

我个人觉得作者对精益了解得太少;结果有点牵强。欢迎各位增加、修改!!


精益生产能否拯救中国制造?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不仅因为是北京即将召开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正在崛起中的中国新面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年恰好30周年了。古人说“
三十而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短缺经济,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工厂,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但最近几年中国制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制造将向何处去?如何促进企业迅速改造升级?如何通过内部挖潜改善管理降低成本?这些问题成为了摆在政府和制造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主办,CIO时代、北大CIO论坛承办,北大CIO同学会、E制造、E-works协办的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于4月26日在北大举行,150多名政府领导、企业CIO、媒体界的朋友齐聚北大,探讨新形势下精益制造与信息化提升中国制造的解决之道。

中国制造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我国的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但我国的工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总体停留在劳动密集型阶段,与美、日、德等先进国家差距巨大。我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的通常是一些技术含量一般、资金投入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高技术领域,在产业化方面、在批量化生产方面却差距巨大,要么不具备难以形成市场化产品,要么形成的产品在质量、成本、制造周期等方面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

尤其最近几年,由于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影响,中国制造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第一个是原材料成本上涨;第二是人民币升值对很对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第三个是国内、外都对我们的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个是欧美次贷危机对国际购买力的影响;第五是环保要求,还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集中爆发对中国的制造企业尤其是以OEM为主的低端制造企业造成了致命打击,工厂关闭风潮席卷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为解决这一难题,与会嘉宾开出了信息化与精益制造两剂药方。

信息化提升中国制造业升级

面对挑战,与会嘉宾都认为信息化在中国制造业升级中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首先指出制造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也是当前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核心部分。在谈到制造企业如何推进信息化时,杨部长指出“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重在把握规律,讲求实效。要把握规律,要结合我们的国情,产情,行业情,地方情,要讲求实效。”最后,杨部长指出我们正处于工业{词语被屏蔽}向信息{词语被屏蔽}变化的世代交替期,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交替、融合是我们制造业的一个外部环境。所以信息化要注意全球化、节能环保等外部环境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为制造业由大变强,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齐二石教授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状况,工业化与信息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双重任务。他认为,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广泛应用带动人类{词语被屏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仍需完成工业化进程。因此,我国企业一方面承担着完成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这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制造能否走上精益之路?

改革开放以后,从80年代初中国**各界注意到了管理的重要性,大量引进、学习、模仿国际上的理论、方法与经验,精益生产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这些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显著,让人颇生“南橘北枳”的感慨。齐二石教授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他认为中国从80年代开始引入精益生产理论,到现在全国已有几百家企业了解并不同程度地应用,并有为数众多的是企业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其中包括一汽集团、海尔集团、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成飞集团、华为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但总体上说,大部分应用很多都处于一种非系统、非理性的应用。

齐二石教授认为,多年以来,我国先后引入了包括TQC、TPS、MRPII、CIMS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期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结果却难尽人意,付出的努力和收效不成正比。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管理基础和积累的水平很低,尚未建立起实施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环境,管理机制也还不适应这些先进技术的要求。因为我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管理累积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我国先进管理系统的实施不能照搬西方的做法。在管理领域想通过后发优势,在落后的层次上使用超前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跨越某些基础阶段,直接达到世界水平是不现实的。由于中国工业化还仅仅处于中期阶段,从管理水平上划分,我们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对IE的需求必然不同:第一层次是具有高技术装备、人力资源水平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集成制造、敏捷制造、供应链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层次为较为常规的大量流水制造企业,如汽车制造、机床制造企业,这是工业工程的传统应用领域,必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第三层次为数量巨大、整体水平较低的乡镇和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讲,提高管理水平是最主要任务,以泰勒制为标志的经典工业工程理论是这些企业的应用重点。

针对这一问题《e制造》执行主编李卫忠先生认为借鉴TPS模式不成功并不是中国企业的个别现象,在美国精益生产的推广也不顺利。1999年哈佛商学院的KentBowen教授经过大量调查后指出,“丰田公司具有其独特的DNA,并不是{词语被屏蔽}企业能够轻易效仿的。”就是说管理模式是不能简单复制的,那些期望买一套软件、引进一种思想就提升管理水平的想法从更本上来说是不现实的。

范玉顺教授则从更高的层面阐述了精益思想,他认为精益思想不仅是微观的车间生产组织方式,更是一种企业生产的制造模式。它是指利用人的智能和信息技术,通过多方面的协作改变企业沿用的复杂的多层递阶结构,改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的组织方式。他认为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是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要真正实现敏捷性要从员工敏捷、管理敏捷、技术敏捷三个角度入手,实现人、技术和组织的有机集成,单纯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范玉顺教授认为虚拟经营是敏捷制造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美国JSF战斗机的协同研发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国内的美特斯邦威等企业的虚拟经营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循着这一思路寻求产业升级,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

信息化与精益制造互为一体

那信息化与精益生产是什么关系呢?两者在什么地方结合呢?概括来说,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信息化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精益生产强调的是一种具体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而则不关心具体的生产方式,强调的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种管理工具或平台,使得管理者可以进行科学的决策和控制。二者面向企业管理的不同方面,犹如关公战秦琼,应该打不到一块。但是殊途同归,二者都会给企业带来效益,都是带动制造业升级的动力与阶梯。

可以说,在中国制造面临挑战的今天,信息化与精益生产成为制造业升级的两个翅膀,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丰田英二在谈到丰田模式时曾经说过:IT不是什么值得另眼相待之物,始终还是要以降低成本为根本目标。精益制造思想的落实与实现有赖于信息化手段的支撑。

实施信息化不容易,精益生产也不容易,将二者结合,发挥出各自效益和整合优势,更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正如资深ERP专家华正阳在演讲中所说:这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路。SAGE中国资深顾问李向宏则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条路就像刘翔的跨栏赛跑,目标很明确就是冲向终点,但其中的路途很漫长,我们需要把任务分解为一个一个的跨栏,当我们跨过一个栏就向目标接近了一步。maozj_2006 (2008-6-15 20:41:49)关键是看能否实施起来啊
空话是不行的liu16949 (2008-6-16 12:33:36)呵呵,敏捷制造?!又是谁造出的文字和 名词啊!
中国不要轻易学 任何外来的管理,应该先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实际、自己的差距,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基础,然后再找到符合实际的一种管理方法,,并不断坚持执行,,只要围绕着提供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具有承担{词语被屏蔽}责任的管理都是好的管理,,,我们什么时候能把自己的太极拳练到可以融合万象、包罗古今、消化异己而所用才是真正达到了中国管理的境界啊。

husheng241 发表于 2021-1-18 12:00:42

有没有微信群啊

cts245 发表于 2021-1-18 12:24:49

小弟混脸熟,~混脸熟~

only0825 发表于 2021-1-18 12:26:24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yeshil 发表于 2021-1-18 12:28:35

谢谢,资料不错

kylewang1130 发表于 2021-1-18 12:33:26

工业工程,很不错

fmyjlove 发表于 2021-1-18 12:44:23

加油继续 坚持

巧嘉源 发表于 2021-1-18 12:54:47

小手一抖,积分到手!

zozo 发表于 2021-1-18 12:54:50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韩燕 发表于 2021-1-18 13:17:16

支持下 很好的资料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精益生产能否拯救中国制造 _ 工业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