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第一次点检情况
点检人员:指导专家、质控部经理、两个质量主任、质量工程师、推进小组事务员。<br />发现以下问题:<br />
品标没有在现场张贴;<br />
检验频次不明确(当然了,还没有检验标准呢)<br />
检验的零件没有标识;<br />
批量事故需要对策分析会,相关部门要参加;<br />
工艺图纸未放在工人手边,找图纸费劲;<br />
没有首件检验的滞留台;<br />
标准张贴、培训宣贯、设立不合格区;<br />
工艺文件不便查找谁负责;售后专用随工单不能记录过程信息;<br />
即使5个产品也按照正常生产流程;<br />
对策会召开是公司级的(总经理参加)、部门级的(部门经理参加)、操作级的(主任主管参加)都可以,看准备情况了;<br />
看来接下来的工作真多啊。
<!--article end-->
phlpanda (2009-6-12 14:35:21)
后续会有什么对策么?谁来执行?。。。。。。。。
zishizi (2009-6-13 11:34:45)
是推行后的第一次点检?还是项目开始的“调研结果”?
jameschen9 (2009-6-15 20:04:34)
<p style="font-weight: bold; margin: 1em 1em 0 1em;">QUOTE:</p><blockquote style="border: 1px dotted #DDD; margin: 0 1em 1em; padding: 0.5em; line-height: 1.8em;">是推行后的第一次点检?还是项目开始的“调研结果”?<br />
zishizi 发表于 2009-6-13 11:34 <img src="http://bbs.6sq.net/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blockquote>点检的现场情况和发现问题后现场讨论的一些措施。
liyuhui1118 (2009-6-16 07:40:51)
你这样的方式就是精益?
liyuhui1118 (2009-6-16 07:41:18)
我认为你这样的方式根本就不是精益是惊异
usabank (2009-6-16 11:49:43)
觉得很烦楼上朋友的这种讨论方式,你觉得人家的方法不对,能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举例呢?我觉得论坛里不能助长这种风气。
jameschen9 (2009-6-16 14:05:44)
2# <i>phlpanda</i> <br />
质控部做,出方案,然后讨论,然后生产等部门执行。
ymtq123 (2009-6-16 17:09:40)
点检和巡检有何区别啊?
kover (2009-6-16 21:09:50)
楼主啊,如果你做的是过程审核呢,这个审核是做得不错的啊;只要是改进,那总是好事了,不过似乎和所谓的精益挂不上钩啊,嘿嘿。<br />
在网上有很多所谓的TPS检查表,你啥时候去当下来,然后对照着自己给自己企业打打分看看,我想那样会显得“精益”一些吧。
wjxhk (2009-6-17 08:44:19)
开展精益很多人没有思路和切入点。<br />
给各位提供一个思路,觉得不错的帮忙顶一下:<br />
企业的运作是以Q(品质)C(成本)D(交货期)为中心的,管理的出发点是希望一切能安定化。<br />
然而实际是各方面都存在不安定因素,特别是人与设备,直接影响到QCD的产出。<br />
让人和设备安定化的有效措施就是 5S与标准作业<br />
所以一切的基础要从5S和标准作业开始!<br />
然后可以在品质,设备,物流等方面去精益。而通常的企业这两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何况精益之路!<br />
企业管理的10个步骤供参考:<br />
1-STEP 吊炸了!哈哈 学习了,谢谢分享 潜水出来冒泡 楼主资料能打包分享吗 谁陪我一起水咩??? 尼玛甚是无聊啊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产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牺牲小我,奉献大我。我要拿出这帖子奉献给世人赏阅,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 我在论坛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猪走路,也总明白猪肉是啥味道的。 看了这么多 这里资料比较全面 不要看不起我... 我是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