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想参加注会考试自考生的几点建议
一、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大多数自考生十八九岁便进入了社会,这个风华正茂年龄本来是应该在大学校园里读读书、谈谈恋爱,过早的进入社会使我们提前体会到了就业的压力、工作的艰辛、职场的险恶和世态的炎凉,不少的朋友包括我在内对这微薄的工资、低级的职位、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很难适应,难免会急于求成,我想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从内容方面来说:大家知道会计专业(专+本)的两门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以下简称中财)、《高级财务会计》(以下简称高财)的分量有多重吗?两本书"内容"加起来只相当与注会考试中《会计》(2003版)(以下简称会计)的30%——40%,注意我说的是"内容",先来看《中财》,《中财》与《会计》前十章各章的名字都相同,精髓也是相同的,但在很多会计出来方法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区别,不要以为名字相同就不用学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中财》中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是直接贷记固定资产,而注会《会计》是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来核算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自考的书五年更新一次,而注会的书是每年都要更换的,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注会每年3月报名、4月底发书、9月考试(今年例外),那么4-9月这段时间国家在会计准则以及税收法规上如果有变化的话还要以新的准则来处理,这一点在《会计》和《税法》两门课中尤其突出。再看《高财》,《高财》和《会计》中十一章至二十四章内容更是相差甚远,除《高财》中第二章《所得税会计》和第八章《企业合并会计(三)》内容差不多外,其它章节都没有太多的应试价值,当然,这个自考偏重于理论而注会偏重于实物也有很重要的关系。
从考试难度来说:《会计》相当于 《中财》+《高财》的3-4倍
《财务成本管理》相当于 《财务管理》的4倍
《审计》相当于 《审计学》的3倍
《经济法》相当于 《经济法》的3倍
《税法》在自考中没有专门的课程只是并入了经济法中粗略一谈,所以相当与全新课程
以上的数据很难量化,只能凭感觉粗略的估计,仅供参考!
正如网友zhouqinqin告诉大家的:注会各科2002年通过率:
会计10.89%;审计33.33%;财务成本管理9.34%;经济法32.06%;税法11.65%;出考率44.29%。
当然,zhouqinqin说的是全国的情况,就北京市来说,《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及格率与全国持平或者略高于全国水平,而《经济法》的及格率为50%左右,我想这很说明问题,有的网友可能会开玩笑说《中财》的及格率也是10%,我想我只能说的是:你有很强的幽默感!
网友张松:专科还没过就想考注,拜托你要学会脚踏实地地做人。即使你专科毕业了,我劝你先别考注,因为你所学的毫无用处
版主dikem:,,,,怎么说呢????还是先自考吧……
网友jacky8157:考完本科再考吧……
他们说的话很有道理,我非常同意他们的意见,我给大家的建议,比较理想的路是先把"自考"拿下,再考"中级职称"(后面会介绍),然后才是"注会",当然有能力的还可以再学"ACCA".当然,这只是比较理想的路,大家根据各自的基础不同、工作压力不同、生活压力不同、学习时间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就是了,我现在就是一边学自考本科,一边考注会的。
二、把"中级职称"作为"自考"通向"注会"之间的桥梁
大家首先要清楚职称考试和注会考试的区别
职称考试是由财政部与人事局共同组织的考试,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符合相应条件即可报名考试,现在分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
初级职称即以前的会计员、助理会计师
中级职称即以前的会计师
高级职称即以前的高级会计师
目前社会上允许考的只有初级和中级,而高级采取的是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我们不去深究。
初级资格
报名条件:高中毕业以上学历(含技校、职高、中专、高中)
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必须一次全过!
中级资格
报名条件: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考试科目:《中级会计实务一》《中级会计实务二》《财务管理》《经济法》
两年之内必须全都通过,否则第三年时第一年的考试成绩作废!
从事会计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其截止日期为2002年底(即报名当年的年底,如今年报名,工作年限截止日期就是2003年12月,而不是明年的5月)
我想就其中的"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和大家讨论讨论,包括财政部网站、人事局的网站、以及2003中级职称报名简章上你都无法找到"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的准确定义,倒底是从取得会计证的日期开始算、还是即使我没有会计证从事会计工作的年限也算,以及报名时对工作年限要求的严格程度,我想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回答大家,因为我也正为这问题困扰着,我想说这只能根据我们大家的职业判断去理解了,不过有一点到是可以肯定的是就是工作年限从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都算,也就是说只要你工作年限够五年的话,即使你是今年7月才拿到自考的大专毕业证也是可以报名的。
正常年度下(今年初外):每年十月中旬报名、次年五月底考试、七月出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陆《北京人事考试网》官方网站:http://www.bjpta.gov.cn了解考试的最新信息。
注会考试是由财政部组织的考试
报名条件:大专学历(无工作年限要求)
考试科目:《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
五年之内必须全部通过,否则第六年时第一年的考试成绩作废,依此类推!
正常年度下(今年除外):每年三月报名、四月底发书、九月考试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陆《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bicpa.org.cn了解考试的最新信息。
中级职称与注会的考试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也是每年换一次书,紧跟政策法规,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比注会少了《审计》《税法》,《中级会计实务一》《中级会计实务二》则和二为一成了注会中的《会计》,两种考试在题型、考试风格都很相似,甚至于会计书上的例题都是一样的,还有就是两种考试的出题人传说中都是一个人,但是从考试难度来讲还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先学"中级职称"再考"注会"你就会觉得很好适应,也更容易接受。如果你觉得自己基础特别好的话、学习时间也比较充裕,还有更好的方法就是"职称""注会"一块考,
例如:今年11月(假设)中级职称报名(一次报四门,你要保证全过,否则此方法不适合你)
12月-2004年5月职称辅导班学习(其间在3月报注册2-3门,且最好是在《会计》《审计》《财管》《经济法》中选择,原因我想很简单,这些课你在职称考试中刚学过!)
2004年5月考完中级职称后马上复习注会并报快班(6月-8月,十次课)
2004年9月考注会
2005年9月再考剩下的几门
是不是说的很简单,这中间要付出的心血是常人不能做到的,但是我想每个自考生比其他大学、成人毕业的学生的优势就在于我们的毅力、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这是他们无法比拟的。
最后提醒的两点:
1、关于报《审计》的原因是这样的,注会考试中《会计》《审计》属于相关课程,两门一块考的话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会计》和《税法》一定不要一起考,它们属于很容易混淆的课程
2、还有就是有的朋友打算自考中的《高财》和注会中的《会计》一起考,因为《会计》是9月考,而《高财》十月考,正好一块复习,一举两得。我的意见是如果正好碰上了就一起考,没有必要特意把它们两个安排在一起,因为我前面已经说到了,两本书的内容差别很大,最要命的是很多章节比如《外币》《租赁》虽然名字相同,但是会计处理方法大相径庭,经常是考试时忘了倒底用哪种处理方法,极易混淆!
以上是我这几年学习的一点愚见,但句句发自肺腑,出自真心,还望几位版主以及各位网友海涵!同时我想告诉大家是:如果你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一定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去做,这样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请你相信自己,因为你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这些年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句话不停的鼓励着我,就是我在自考报上看到的:"知识改变命运,自考改变人生",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 帮你顶下哈!! 前排支持下分享 其实我是奉吧主大人之命来顶贴的... 大爱工业工程 哈哈哈哈,不错~`(*∩_∩*)′ 沙发!沙发!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产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牺牲小我,奉献大我。我要拿出这帖子奉献给世人赏阅,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 活跃贴吧气氛~求个脸熟 谁告诉我工业工程出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