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库存管理模式与机制研究一 _ 工业工程网
“库存是一个必要的恶魔‘,企业要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尽可能均匀地保持生产,甚至参与投机,都必须持有一定的库存。但是库存常常掩盖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确定的需求与预测、不可靠的供应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问题以及生产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企业必须要尽力减少库存来暴露上述潜在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快速应变能力。供应链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由此造成的“Bullwhip‘效应,增加了供应链体系中的整体库存,给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成本负担。但是谁在这个链条中承担的负担更重呢?谁在规划与管理链条中的各种存货呢?透过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几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窥视出问题的答案。一、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几种模式
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不是简单的需求预测与补给,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获得用户服务与利润的优化,其主要内容包括采用先进的商业建模技术来评价库存策略、提前期和运输变化的准确效果;决定经济批量时考虑供应链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库存状态的前提下确定适当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客户、生产、运输等资源的平衡利用,企业对供应链中不确定性产生的缺货、延迟等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缓解与控制。根据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主体及内涵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各自为政的,物流渠道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各自管理自有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而且相互封闭。供应链中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是基于交易层次之上的由订单驱动的静态单级管理库存的方式。
2.联合库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JMI)模式
JMI模式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Bullwhip‘效应,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这种模式下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从而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能从相互的协调性来考虑问题,保证供应链相邻两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实体对需求预测水平的高度一致,从而消除需求变异放大。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营过程,而是供需的连接纽带和协调中心。
3.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模式
VMI模式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是一种库存决策代理模式。它以系统的、集成的思想管理库存,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化运行。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上游组织对下游组织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与管理,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以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
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Replenishment,CPFR)模式
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建立在JMI和VMI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它应用一系列处理过程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分销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CPFR的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分销商和供应商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CPFR采取了多赢的原则,始终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实施方案,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词语被屏蔽}方面的管理。因此,CPFR更有利于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帮助制定面向客户的合作框架,基于销售报告的生产计划,进而消除供应链过程约束等。
二、各种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
传统地讲,由于无法确切知道需求与供应的匹配状态,库存的设置与管理是由同一企业完成的,即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并不总是有最优的。例如:供应商利用库存来应付不可预测的/不稳定的需求,分销商利用库存来应付不稳定的内部需求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虽然供应链中每一个企业独立地寻求保护其各自在供应链的利益不受意外干扰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可取,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影响了供应链优化运作,导致重复建立库存,因而无法达到供应链全局的最低成本,使得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会随着供应链长度的增加而发生需求扭曲。因此,寻求供应链整体库存成本最低成为库存模式发生演变的推动力。
根据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合作程度的高低,可以看出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演进,经历从单纯的交易处理到企业的协同计划决策的过程,从而逐渐地转移到整体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上来。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不再隶属于供应链中的某一企业/核心企业,其管理控制权由供应链整体协同计划决定。这种控制权的转移表明供应链中库存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从而保证供应链中各库存主体从系统协作的思想出发,进而保证整体库存的成本削减、风险的降低和供应链的稳定性。进一步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将会更清楚地发掘供应链整体库存的管理内涵以及更优的管理模式。
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管理实体:各节点企业。
主要思想:各节点企业独立管理自有库存,寻求降低自身的缺货、需求不确定等风险的方法。
主要优点:降低缺货、需求不确定性等风险以及对外部交易商的依赖。
主要缺点:库存量过高,存在严重的Bullwhip效应,库存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沟通。
适用范围:传统的库存各自分离,协作信任程度较弱,对待风险态度较保守。
支持技术:MRP/MRPII、订货点技术方法、双堆/多堆系统。
实施策略:确定独立需求库存,设置订货库存策略,设定自有安全库存量,按安全库存量补充库存。
2.JMI模式
管理实体:核心企业/联合主体。
主要思想:各节点共同参与库存计划管理,共同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并将计划下达到各制造单元和销售单元执行。
主要优点:共享库存信息,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与协调,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与风险,改善客户服务水平。
主要缺点:建立和协调成本较高、企业合作联盟的建立较困难,建立的协调中心运作困难,联合库存的管理需要高度的监督。
适用范围:供应链节点企业有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基础,有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如大型分销中心,良好的配送能力。
支持技术:企业内部大型ERP、SCM、CRM系统,基于Intranet/Extranet的网络通信系统。
实施策略:建立供需协调机制,发挥制造与分销两种资源计划的作用,建立快速响应系统,充分利用第三物流系统。 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 支持下 很好的资料 谢谢楼主的信息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地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惟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你们觉得楼主有我萌吗?`(*∩_∩*)′ 路过,支持一下啦 不错,支持下楼主 每次都是诱惑我们前来送经验…^_^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