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_ 工业工程网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含义1.供应链的含义。自1990年以来,供应链理论日渐流行。所谓供应链是指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把产品运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被看做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故而被形象地称为供应链。这个链条集成了产品设计和开发、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制造和分销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集中了原材料生产供应商、半成品或零部件加工商、运输商、最终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等各类经济活动主体。供应链是由在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一个客户需求的过程中所有参与企业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它不仅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也包括承运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客户本身。供应链理论将企业的经营看做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主张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从而将竞争战略理论实用化。
2.供应链金融的含义。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对一个产业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一供一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商业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供应链金融最初源于1999年由深圳发展银行个别分行在当地开展业务时为了突破资本金不足、主要市场份额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把控而进行的探索与尝试,业务触角涉及票据、仓单、货押等新的融资形式与领域,主要从核心企业入手研判整个供应链,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项下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依托,以交易项下的未来现金回笼为还款保障,由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满足企业综合金融服务需求。这种融资模式在深圳发展银行内部被称为1 N;供应链金融模式,其中,核心大企业为1 N;中的1;,中小企业群为1 N;中的N;。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05年7月深圳发展银行正式确定公司业务面向中小企业和贸易融资战略转型后,贸易融资投放力度迅速加大。2006年末,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就供应链融资展开合作,围绕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和前景,研讨了买方和供应商的驱动和准入、装船前/后融资模式、IT平台开发和客户支持模式等内容。中国工商银行则利用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其供货商提供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融资支持。供应链金融产品不同于传统的银行融资产品,其创新亮点是抓住大型优质企业稳定的供应链,围绕供应链上下游经营规范、资信良好、有稳定销售渠道和回款资金来源的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借助大型核心企业对中小供应商的深入了解,选择资质良好的上下游企业作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这种业务既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需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及存在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推行供应链金融的优势所在
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企业,而且这个核心企业往往是一个实力殷实的大企业。在这个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有着众多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和销售商。这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在一个供应链上共生,在特定的生态群中使中小企业自身的价值和信誉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来自于在真实贸易背景下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优势,来自于核心企业对它们准入的资格认定,来自于供应链企业紧密合作和现代化管理带来的成本降低、现金流加速以及竞争力提升等。商业银行依托供应链信息流和资金流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供应链金融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依托,并有充分的信息支持,风险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或降低。二是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产品需求,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步伐,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三是根据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及其特点设计产品营销方案,针对性强,期限短,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四是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可以吸引中小企业到融资行开户并办理结算,带动了存款、结算和新兴业务的发展,而且可以实现供应链上资金流动的内部循环,从而推动各项业务的发展。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对供应链企业进行融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或者资产不能收回从而遭受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很多风险因素都影响着供应链金融的正常运作,了解并识别这些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来说非常重要。
1.自然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地震、火灾、意外的战争以及{词语被屏蔽}各种不可抗拒的原因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等,这些损失影响到供应链的某个节点企业,就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稳定,使供应链中企业资金运动受阻或中断,生产经营过程遭受损失,既定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无法实现,进而使商业银行蒙受巨大损失。
2.政策风险。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对供应链的资金筹集、投资及{词语被屏蔽}经营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增加。例如,当产业结构调整时,国家往往会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一些产业进行鼓励,为企业投资指明方向;或者对一些产业进行**,使供应链企业原有的投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风险。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使企业无法按原定计划销售产品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还款风险,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预测失误;二是出现新的替代品,从而导致企业销售计划落空,资金链条断裂。
4.信用风险。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是国内商业银行贷款营销中的主要难题。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技术力量薄弱、资产规模小、缺乏对自身信用的管理和资信不足等问题;信用缺失成为制约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发展信贷业务的重要瓶颈;之一。
5.法律风险。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具有不确定性,有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面效应,法律环境的变化将诱发供应链经营风险,从而危及商业银行。
6.企业文化差异的风险。供应链一般由众多企业构成,这些不同的企业在经营理念、企业制度、员工职业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并采取不一致的工作方法,从而可能造成供应链的混乱。
7.信息传递风险。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未签订协议的、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时,供应链上发生错误信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这种情况将可能给商业银行传递一种不正确或有偏差的信息,影响商业银行的判断,从而带来风险。
8.行为风险。即不管用意多么良好,供应链金融在办理过程中会因为无意中犯错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较危险和较难于注意到的是商业银行员工出于好心而犯的错误。行为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时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核心管理问题。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
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强风险信息的了解和沟通,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以最小成本、最优化组合对风险实行有效规避、实时监控,以保证供应链金融的安全。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步骤:
1.风险识别。对供应链金融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加以认识和辨别。任何对风险评估、控制和管理的正确行动都是基于正确的风险识别。
2.风险衡量。运用定量分析法对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范围及程度进行估计与度量。
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优化组合,规避、转移和降低风险。协调配合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不断反馈、检查、调整和修正,使之更接近目标。
4.风险处理。在对风险加以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有效的风险处理才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风险管理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风险自留,它是指商业银行以自身的财力来负担未来可能的风险损失,包括承担风险和自保风险。二是风险转移,它是指商业银行以某种方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承担,这是商业银行处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自留风险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三是风险组合,即一种产品有风险,以另一种没有风险的产品来补偿。四是风险预防,它是指事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五是风险回避,它是指商业银行发现从事某种经济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
三、应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措施
1.建立{词语被屏蔽}协调沟通机制,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要建立健全{词语被屏蔽}信用系统和企业、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及信用档案,对恶意逃废商业银行债务的企业实施联合制裁,维护商业银行债权。要创造公正的法制环境,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在依法维权保权方面减少行政干预,把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进一步做好风险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制定责任追究办法。
2.树立系统分析和管理的思想。系统理论指出,系统是由一系列子系统组成的,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处于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系统分析就是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系统的各个主要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便给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确定最优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管理需要借助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协同管理进而做到有的放矢。
3.对供应链金融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对供应链金融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就是指商业银行在有约束条件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时所制定的决策方案,这种优化的决策方案主要有整体优化方案和局部优化方案两种类型。整体优化方案是从大量方案中找出最优的方案,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实际情况下可能没有最优方案或者没有办法来检测所得方案是否最优,因此有必要进行局部优化。局部优化方案是在大量类似方案中找出相对最优方案,这取决于方案的最优解。因此,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案,最终获得的效果也不同,这也成为对供应链金融实施方案进行优化的重要因素。
4.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和交货协议等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查,并进行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现某重要供应商可能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关联企业进行预防和改进。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制定应急措施。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首先要运用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在风险发生之前,尽量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减少风险发生。要根据供应链的结构、环境等特点分析风险因素,区分风险类别,尽早识别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目标,降低风险损失。
5.业务设计创新。创新始于对原有业务的不满,当业务不能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时,就要对原有产品进行创新或重新组合。供应链金融实际上就是一种业务创新。要通过创新使金融产品在客户方面体现出四个度;,即客户的忠诚度、投资者的满意度、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的认同度。
6.尝试业务外包。面对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战略定位的趋势,金融服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各产品的组合和**销售已经成为规避风险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分散风险。所谓业务外包就是将供应链金融中不属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部分物流、信息流管理工作予以外包,而主抓资金流的管理与控制。首先是建立物流监管方合作和评估体系,通过合格第三方的仓储、运输和现场监管的专业操作,实施物流监控。其次,收集外购商品价格信息。通过收集各大综合类、行业类商品价格信息,实现对供应链金融中涉及的商品价格的实时跟踪。第三是购买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通过要求客户购买保险产品,防范货物在库、在途期间出现意外的风险。
7.强化内部控制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一种方法。要强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内控机制建设,首先要搞好三道防线;建设,严禁有章不循、执纪不严等失控行为的发生;其次要遵循内控的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原则,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8.加强供应链金融文化建设,打造共同的价值观。良好的供应链金融文化能够在系统内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增强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从而减少内耗,并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和共享成果的双赢关系,可以使供应链的成员与整体有相同的利益要求和共同的价值标准,从而维持供应链的稳定与发展。
9.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供应链金融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与应急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必须预先制定应变措施和相应的工作流程。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必须发出预警信号。在预警系统做出警示后,应急系统应及时对紧急、突发的事件进行处理,以避免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严重后果。
10.加强供应链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这句近两年来在企业管理界耳熟能详的话加以引申可得到这样一个描述,即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信息技术之间的竞争。商业银行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明确的供应链金融管理一体化思想。供应链金融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将商业银行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组织在一起,最终实现供应链上各个合作伙伴在运作成本和运作效率上的共赢。要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倒了以前阻碍信息在企业内务职能部门之间流动的厚墙;。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建立多种信息传递渠道,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增加透明度,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来消除信息扭曲,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并有效防范风险。
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发挥在于创新,而与产品和服务创新相伴而来的各种风险必须得有效控制和防范。因此,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整个商业银行的范围内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减弱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小弟混脸熟,~混脸熟~ 请大声告诉我这是几楼 加油继续 坚持 么么哒~嘻嘻 大爱工业工程 新人求罩 路过,学习下 活跃贴吧气氛~求个脸熟 这个要关注一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