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人士的发型
商务人士的发型,与{词语被屏蔽}的发型潮流一样,近20年来经历了由短到长,再回归到短的过程。说的是男性商务人士。记得我小时候,理发店对男性一律是用剃头推子推出平整的短头。后来港台和日本电影里出现了潇洒的长头男生,结果整个{词语被屏蔽}为此发烧,男生全部留长头,烫发,每天为打理头发左吹右洗。直到最近几年,人们发现全民长发严重超出了我国国情,于是短头又开始,特别是在男性商务人士中间流行开来。
男性长发时代的消亡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第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大城市的平均气温越来越高,春天也变得日益模糊,常常是刚脱下羽绒服,30度以上的高温就开始了;第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为赚钱忙碌,男性压力又呈几何型上升,打理头发在每日日程中很难排上位置;第三、地铁产业的迅速增长,而运力又严重落后于需求,地铁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人贴人不断增加,就像北京有女政协委员提议设女性车厢一样,不能及时打理的男性长发往往对公共秩序造成不安。
当然,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从{词语被屏蔽}的角度来看,其生理和美学意义也很重要。
我问过许多中国和外国的发型师,中国人的头发跟西方白人的头发有何不同,他们一致的结论是:中国人的头发较硬,自己待不住,需要护发产品和吹风才能成型。所以在那个老外**的几十怪中,其中一怪就是中国人的头发总是翘着。
我们想象的“短一些,但不是寸头”这种发型,对许多发型师都是极大的挑战。我在美国曾经住过半年,其间去过四五家理发店,包括比较高档的,结果发现他们对中国头全无要领,最后全都是理成寸头完事。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中国人在国外生活工作或定居,理发问题都是一个挑战。10年以前,就连中国驻外使馆的正式人员编制中,都有理发员这样的职位。当然,当时外交官待遇较低,而发达国家理发业收费较高是一个原因,但是结果却非常耐人寻味。你在使馆参加一个活动,发现所有中国外交官都是一个发型,如果这作为中国团结的标记也罢,但是过于明显的理发师个人风格,比如耳朵上方齐刷刷地剃白,过于厚重和凌乱的顶部,形成了一个奇异的中国外交使团风景线。
1990年代我在英国工作时,正是国内美发业重大变革时期。有一次我跟国内的朋友说,这边理发的洗头挺有意思,不是低着头洗,是仰着头躺着洗,朋友听了笑得不行,把这作为土老冒少见多怪的例子在圈子中广为传播。
现在中国洗头的花样很多了,洗头也被赋予形形色色的暧昧含义,不过最耐人寻味的是你坐下来后,人家问“干洗还是湿洗?” 一开始会让你有点蒙。其实意思就是你想坐在理发的座位上由洗头妹往你头上放洗发水,还是一上来就躺到洗头池把头发弄湿了洗。
这其实让我们想到一个更加深远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既保护自己的头发,又能节省世界和中国严重缺乏的水源。我们已经拥有诸如无水洗车、无水冲厕这样的技术,那么无水洗头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前景,好像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但是一个更强的声音说,为了和谐{词语被屏蔽},为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了减少甲乙丙丁各种流感,还是每天都洗头吧。
从商务生活的角度看,利用发型的定位帮助实现个人和企业定位,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过程。围绕着你头发的长短、形状和色彩形成的无数排列组合,你一定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个”。你还可以研究一下财富500强的CEO们的发型,发现短发是一个全球趋势。在我的印象中,企业界的名人只有维珍集团老板理查德·布兰森是留长发的。
留什么头发是个人的选择,不过人们总是把长发的布兰森,与他开水陆两栖汽车穿越英吉利海峡、驾热气球飞越大西洋、在自己公司的广告片中迎着浪往海里裸奔然后双手遮着**跑回岸上这种不拘一格的行为联系起来。他的长发和他的行为,都是维珍品牌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也想定位成布兰森,仅仅把头发留长也是不够的。 目测 火不了。 目测 火不了。 我是个凑数的。。。 支持一下:lol 好顶支持~~ 小手一抖,积分到手!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其实我是奉吧主大人之命来顶贴的... 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