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十三问(之三)
盖烈夫:战略manage十三问(之三)9.多元化、专业化还是国际化?
潘亦藩认为,专业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十个专家有九个会说多元化不好,即使多元化也建议要搞相关多元化,不要搞无关联多元化。但现在超过5亿元规模的中国企 业大多都在搞多元化,而且很多企 业都赚了钱。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产业成熟度还不高,有的时候政府行为也将企 业推向了多元化,比如有家开矿的企 业搞起了旅游业,原因是政府以低廉的价格将矿藏周围的大片洼地卖给了他,于是他想把它做成人工湖搞观光。
在国际化方面,潘亦藩认为国际化是中国特大型企 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专家型企 业拓展规模的方向,但国际化要注意不能盲目,首先企 业要了解国际化竞争的规律、游戏规则;其次要循序渐进,不要做什么超越;最后要战略先行,既快且稳,谨防国际化陷阱。
10.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对于成功企 业的经验总结,有时不免会媚俗,把不好的东西也总结成好的经验。而对失败的企 业则往往落井下石。许多结论性的东西,并不能指导我们的战略实践。郎咸平教授曾为长江实业总结出成功三要素:行业互补、财政稳健、不为最先,而潘亦藩的看法是:“不为最先”可能只对有实力的企 业管用,没有实力的企 业则很难后发制人;“财务稳健”应该是决策中注意事项,但不能把财务稳健作为决策根本依据。在你刚开始投资时,你也无从知道哪些行业在一个战略阶段内是互补的,如果知道哪些行业是一本万利的,那你把钱全都投向这个行业不是更好吗?因此,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案例。
11.谋事在人,何时谋、怎样谋?
潘亦藩介绍了“三层面战略模式”,他认为本土企 业应该建立这样的战略思维。大的企 业有三个层面业务,一是核心业务,如果核心业务不强,就不要马上投资搞别的东西,如果你的核心业务是“金牛业务”,盈利性良好,那就应该努力做好它;同时要考虑新兴业务,不能企 业不行时,再去考虑培育新业务;第三个业务是种子业务,也就是八年十年后要做的事业,对这样的业务你现在就应该开始找,不断筛选。三个层面不断滚动发展,才能基业长青。每个层次业务要实行不同的manage办法,核心业务要讲求利润,新兴业务要有现金流,种子业务要切实可行。
12.文化决定战略吗?
文化是决定战略的,文化是老板思想的外化,与企 业终极目标有关,对此,很多企 业虽然口头同意,但其实却有些叶公好龙,说起来一套套,但做起来却走形式,这样的企 业文化不健康,战略也会有问题。
潘亦藩说,再好的制度和方法只能解决企 业战略的80%,还有20%需要有文化来统领。假如 你的企 业文化是追求卓越的,那你的决策就可能会将业务定位于高端;如果你的企 业推崇大众文化,那么你的基本战略就可能会定位在低成本上。
13.本土企 业具有战略执行力吗?
战略要落地,要执行,但我们现在的许多所谓战略其实只是规划,说的是某年要实现什么规模,但战略手段经不起推敲,它仅是目标体系,不是完整的战略,不是可执行的东西。正因如此,所以对战略制订大家并不重视,有的民营企 业是拿战略来宣传造势的,而国有企 业是拿它应付主管部门的。战略最后要体现在执行上,战略制订要严谨,当然战 工业工程值得分享 前排支持下分享 支持楼主 前排支持下分享 职场有你,很赞 十几年的网站了 很不错 好顶支持~~ 好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