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李离之死
年少无知,读史如过眼浮云。至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却是不可望更不可及。侥幸近期整理资料,发现有篇写李离的文章巧合近期思维,便摘下来咀嚼。故事原是白话文,嚼着似乎差点东西,便百度了一番,才知原文出自《史记?循吏列传》。心理当时就不是滋味,因为《史记》俺好歹也读了二三遍。看来这道行二字,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参透的。闲话似乎是扯远了,我们还是赶紧回来先看看原文。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李离之死是列传里的一段,司马旨在说明“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太史公之语,后生自是无可厚非,只是不嚼则已,一嚼原文便似成了片言只语,绞得人好生头痛。无耐之下,只得静坐梳理,算是自我救赎。
然则庸懒之人,素惜墨如金,就算金棒敲死,也顶多是“阿弥陀佛”。所以你想比我更懒,找现食,只怕是挑水找错码头了。为了证明我比你更懒,最好的方式就是只顾发问,于是你的麻烦便找来了。
李离他死了,这点你应该不会有异议,除非你能让几千年的死人起死回生。他是怎么死的,你也看清楚了,这也不是问题。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呢?嘿嘿,不要急,先静下来,想想你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想好了,那么我们接着往下走。
问题1:你如何看待李离之死?
李离伏剑,壮士扼腕。居官如李离者,古不多见今少见。面对如此能听微决疑的能臣,以身作则的贤士,不仅文公不忍缺失,我辈思之也心中酸楚。那么他为什么要死,还死得那么毅然?他的死是不是有些迂腐?没有人去叫他死,自始自终都是他在找死,并壮烈地完成了以死偿命的夙愿。我不是心理咨询师,不能给他不死的理由。但似乎隐隐感觉到,他其实不是死在法理下面,而是死在一种无地自容的耻辱里。文公厚爱,高官厚禄,委以重任,以期正国法,今过听杀人,不能傅罪下吏,法既不容、情更可耻。不死何面目苟且于世,不死何以保全清名声誉?只有死于他可能才是最好地解脱,算作是对上(文公)、对下(下吏)、对死人、对世人、对自己、对亲朋都作了一个皆大欢喜的交待。然而太史公似乎没有对他作一个很好的交待,起码有句话要改成“晋文得以正国法”,而不是“晋文以正国法”。一则为情,一则为法,情重廉耻,法讲审判。
问题2:你认为李离该不该死?
因为惋惜,总想替其寻些可以不死的理由,于是便不停地自问:他可以不死吗,他该不该死呢?也许有人会对我的第一问题感到好笑,如果你看了我在问题1中的阐述,你就应该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的确是他自己要死的,但在古代的价值体系中,他不死能活得自在吗?名不正而言不顺,文公没有给他活着的名实。文公不是一位好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也不是一位有智慧的领导。他完成了manage与领导两个角色的失败。他没有替李离洗清耻辱,尽管他是那么的人情化。
李离其实可以不死,也不应该死。你先不要瞠目结舌,且待我细细道来。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李离犯了什么罪?过听杀人,是指误听了下属的片面之词造成了一个人冤死。这里有一个词相当重要,那就是“误听”。这说明了什么呢?它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两个信息:第一,李离不是故意或有意要杀人,顶多叫个过 据说云鲸智能的拖地机很不错 本吊夜观天象,楼下肯定有帅哥美女出现⊙.⊙ 每次都是诱惑我们前来送经验…^_^ 楼主知道一个网站叫安迪国际么?用度娘SO一下吧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前排支持下分享 过来看看的 火钳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