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真正考验
纵然已跻身全球第三大3G电信设备制造商,买入一个“世界级玩家”的梦想对华为来说仍然脆弱而易破灭。2008年2月20日,由于向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简称CFIUS)提交的交易审查申请未获批准,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已经撤回了此前提交的收购3Com的申请。就在五个月前,贝恩资本与华为高调宣布以22亿美元联合收购北美网络设备商3Com.
CFIUS是一个由12家政府部门代表组成的委员会,专门针对外国在美投资进行**影响评估。外界普遍认为,CFIUS未批准的原因是担心华为的参与可能会危及美国政府情报安全。两年前,CFIUS同样否决了中海油对美国石油企 业优尼科的收购,理由也是担心美国**。
贝恩资本没有对这桩失利的交易发表任何评论。差点被收购的3Com坦率地表示了对这一结局的失望:“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各方进行的大量工作,但仍未能同CIFUS达成能共同接受的协议”,3Com公司新闻发言人凯文。弗拉纳根(Kevin Flanagan)对《环球企 业家》说。但他同时表示,“3Com和贝恩资本将继续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我们将解决CIFUS在审查交易的过程中提出的疑虑”。
2月22日华为发表声明称,“由于收购程序复杂,成本增长,股市环境与一年前也有很大变化,贝恩、华为已宣布撤回申请,3Com也表示理解并同步撤回了申请”。同时,华为不忘强调,收购3Com“完全出于商业目的”。
仅过了不到10天,即传出了华为与贝恩再度提交收购申请的消息——华为将依然持有3Com Corp. 16.5%的股权,而22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亦将维持不变,但新交易将**华为进入与美国相关的核心网络产品,其中包括对电脑通讯至关重要的以太网技术。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华为将结束在美国市场的挫折——也许跳出挫折本身,以及“傲慢与偏见”的意气争执,真正应被还原的,是华为从未被完整解读的多重镜像——包括它的归属、财务状况,以及关于“国际化”的内在冲撞与双重面孔。它几乎是所有困惑的关键。
谁的华为
在华为收购受挫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CIFUS对华为属性的疑惑。在前者的眼中,华为不仅是一家由中国退役军人创建的公司,而且是一家所有权暧昧不清的非上市公司。
回应“军方公司”的苛责并非难事,尽管任正非曾经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但在其1988年创建华为时,早已解除了现役军人的身份。更何况,中国曾经服役于军队的企 业家不止任正非一人。不过,据一位华为前manage人士称,任正非曾在军队供职的背景,的确帮助华为在成立之初从军方赢得了一些合同。但是华为声称,目前来自军方的合同只占该公司业务总额的不到1%.
而对华为所有权暧昧不清且并非上市公司的质疑,“洗白”的难度要大得多。华为确实未曾公开上市,也从未透露过任何上市计划,因此没有义务披露其业绩营收和财务状况。但华为一直发布年报,2006年年报称当年总收入增长42%,达到85亿美元,而净利润下降25%,为5.12亿美元。2007年年报至今没有公布。
不难想象,当审查者面对“非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交易时,必要的谨慎与揣度。基础的判断是,交易能否确保3Com的现有价值并保证其增长。而更严重的困惑在于,人们对于华为是一家属于谁的公司 加油继续 坚持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LZ真是人才 小手一抖,积分到手! 太正确啦!楼主果然英明!不得不赞美你一下! 小弟混脸熟,~混脸熟~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等二十年 我还会回来看LZ的 如果你感觉我ID帅气,请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