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反常识”变为“常识”-IIE
“看板的使用规则‘,第一条是“后一道工序要到前一道工序去领取产品‘。我在前面已经谈到,这是把事情倒过来看的思路。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超常识,或说是从反常识的看法和需求所导引出来的。要实行这“第一条规则‘,单凭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是行不通的。
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下决心把过去那一套生产、运送、交货的程序颠倒过来。这样做本身会有许多阻力,需要勇气。尽管如此,为了实现丰田生产方式,必须有一种决心。
我是在二战期间的1943年从纺织工业转到汽车工业的。从那时起三十多年来,我创造了丰田生产方式,并一直是推行这个体系的急先锋。
现在社会上是注意丰田生产方式了,而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都认为丰田生产方式是乱弹琴。然而,我一直以自己独特的“大野方式‘坚持着,摸索着。在这期间,我也并非没有失去过信心,但在深刻了解我的人的支持下,我终于摆脱了困境,进入一个崭新时期。
也许是一种冒昧的说法,那就是在丰田生产方式成长的过程中,在很多方面是同我在丰田汽车工业公司里的责任的扩大相吻合的。
1949至1950年间,我担任了现在的总公司工厂的机械车间的负责人,首先向“非常及时‘发起挑战,为了做成流动中生产,我变换机构的布置,使每个作业员能够操作三至四台的机械,也就是向多工序操作发展。后来,随着我权限的扩大,确实将权限作了充分的活用,从而扩大了丰田生产方式的范围。
在此期间,大胆实践,对我来说,是想改造旧体系,尽管周围的人认为我在蛮干,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最高领导层却一直采取支持我的态度,这不能不使我十分感激。
为什么在谈“看板‘的第一条规则时,话题又转到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呢?这是由于“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候,到前一道工序去领取需要数量需要东西‘这一规则在实行的时候,如果弄得不好,可能会动摇整个企业的基础。
“后一道工序到前一道工序去取件‘,从生产现场的状态来看,就是需要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刻,以需要的数量准确无误地到达生产线的需要地方。但是,对前一道工序来说,这等于否定长期熟悉的“日程计划表‘。对事先未通知产品的那种心理上的反感,生产现场是极不易消除的。而且,只生产领来的零部件,在专用生产线以外的场合,生产程序无论如何也得改变。人们一般认为,在前一道工序集中起来生产是合算的。但是,在这样集中生产很多A零部件的过程中,便可能发现误了B零部件的生产,造成短缺而满足不了需求的现象。于是,新的需求便会产生。因此,要尽量缩短变换程序的时间,缩小批量。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领件的一方是将同一类的零部件汇总起来领走。这样,前一道工序就会立即出现缺货。这时即使想用库存补上,也因为搞不清领走的是哪个零部件,而不得不在仓库中保存大量A零部件和B零部件。如果所有的“前一道工序‘都这样干,那么工厂便会到处变成仓库。所以,实现后一道工序去前一道工序领件,既是改革前一道工序的生产方法,也是改革后一道工序的生产方法。对于实行由后一工序领件的办法引起的各种问题,我都耐心地一一解决了。这些都是一些新的尝试,没有蓝本可以借鉴。在实行当中究竟会出现什么问题,多数情况不经历是不会知道的。每天的工作都很紧张,做了再改,改了再做。就是这样,我在公司内推广了“后向前领件制度‘的新实验。实验期间,不以外部加工订货为对象,我想,新体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公司内部贯彻时都可以彻底解决。
这种方式运用到外部协作企业的零部件订货上是从1963年开始的,前后足足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正因为“及时化‘使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近来常听说,某实力雄厚的车身制造厂要求他们的协作企业按“及时化‘的原则交货!不改变自己公司内部的生产方式,只在外部协作企业的合作上应用“看板‘,“及时化‘便会马上变为凶器,失掉它固有的功能而变成另一性质的东西。
所谓“及时化‘,就是需要的零部件,在需要的时候,以需要的数量及时地到达生产线的需要位置。这是一种理想的生产体系。但是,底盘厂家只让协作厂家做到这一点是不行的。丰田生产方式的采用,就是要对现有的生产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因此,一旦开始就要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 帮帮顶顶!! 谢谢楼主的信息 有没有微信群啊 十几年的网站了 很不错 楼主出来我们一起玩耍吧 看帖回帖是美德!:lol 支持楼主 我是个凑数的。。。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