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85694 发表于 2017-5-2 07:00:18

中国工厂的生与死?制造业回流遇上物联网浪潮

川普上任后,整天把“美国制造”挂在嘴上,同时也说服了像福特、英特尔等启动迟滞多年的美国境内工场扩增计划。当然,这让很多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人士紧张与不安,但这影响到底会有多深远?中美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完全竞争与取代吗?同时,马云在访美时提出连接美国百万中小企业的计划。这两件事上,产业或许有差别,但动机来源是相同的。其实这已经隐藏了中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关系。

1、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数据对比

之前我们在参加美国中部设计制造业展会时,与近百美国本土的ODM、EMS或小型加工厂洽谈合作,就发现美国其实是有不小的电子信息相关的设计制造业。从传统的汽车城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一路往南到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堪萨斯州、亚特兰大等传统的制造业地区,除了汽车外,特别在重型机械,航天与医疗都有很好的供应链体系。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所示,2015年美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生产总值约为3,800亿美元,占其工业生产总值的1.23%。而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其工业生产总值就约为13万亿美元,占其工业生产总值的8.28%。这个数据还难以囊括中国深圳一带的所有中小型电子设计制造厂商,二者差距足足有约4倍之多。足以可以见美国虽然有不小的电子信息相关制造业,但目前还是难以与中国比较。

虽然数据上看起来差距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处于供应链上层,他们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品牌、精密制造等优势资源,生产制造等环节主要外包给亚洲国家,故而生产总值较低。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总值看似较高,却处于供应链下游,承担大量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环节。

2、电子信息制造业暂时难以回归美国

在美国政府的多项促进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下,或许许多制造业已经开始逐步进行搬迁。但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则并没有那么容易回流,原因有以下4点:
劳动力成本暂时较低:虽然中国的蓝领阶层的薪酬一直在上升,但还仅仅是美国蓝领的1/8。不过生产制造的工业自动化浪潮很可能会将该优势磨灭殆尽;

复杂的配套供应链难以短时间转移:中国做了近三十年的世界工厂,以至于世界上大部分电子产品都印着“Made in China”,在这期间建立起来的产业供应链复杂且庞大,不可能短时间内能回流美国;

熟练的产业工人和生产制造技术难以短时间复制:美国已经放弃制造业太久了,长期以来,美国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研发与设计,很多大学甚至早就关闭了制造技术和制造科学方面的专业和课程。想要制造业回流,需要大量的生产制造人才和技术;

行业气氛原因: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深圳有最多的硬件工程师,最积极的科技氛围,最强和最灵活的生产制造能力。这里的人有着高度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快速的响应态度。无论其企业是蓬勃发展或是艰困经营,他们很少拒绝新的生意,且大部分的人都渴求尝试新事物,使他们能够学习和成长。这一点在美国还是较难见到。

3、制造业回流遇上物联网浪潮,中国企业将繁荣还是衰败?

虽然电子信息制造业回流美国不易,但在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促进的影响下,回流或许也只是迟早的问题。尤其是最近全球物联网行业的兴起,给国内设计制造企业带来了许多生意机会。许多行业人士都开始担心这样一个问题:在物联网浪潮来临之际,制造业回流美国,是否会严重影响中国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

答案是:很难。本质上物联网硬件特性是少量多样,且物联网服务中硬件占约35%,剩下的是软件与服务,所以硬件并不是需要斤斤计较之处,或许有两位数利润是最适合搬回美国设计生产。但物联网有几个特点不是地理局限的生产制造可以解决的:

物联网应用是跨领域跨技术: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要整合多种技术,软硬件及其商业逻辑;

物联网及其应用是有地区性的: 美国的物联网医疗应用肯定跟中国需求不同。 同一种设备可能有70%的元器件是相同的,但不会像电脑一样,到哪都是一个屏一个键盘与主机;

物联网硬件是需直接面对客户的: 供货商伙伴的招集与合作非常复杂,因为客户的需求不再只是平板要装什么内存,手机的屏要多大,外壳是金属还是玻璃。而是完全从头规划,没有标准和架构。

考虑到以上问题,不难发现,缺乏下游供应链、生产制造经验以及积极的行业氛围的美国电子信息行业,如果仅仅是想要满足其本地的需求和市场,或许不会太难实现。但一旦想进入全球市场,相比仅依靠美国本土的电子企业,中国深圳的设计制造企业将更灵活、更快速、更低成本,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4、物联网复杂的生态合作需求远大于竞争

我们看到的契机在哪呢?回到马云的想法:互联网连接全世界。透过互联网来建构与完善物联网供应链生态,建立中美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与互补。举例来说,中国在高压电网、高速铁路、大规模人员管理的经验与数据可以成为某些物联网垂直应用的核心。同时中国深圳一带的弹性设计制造能力,可以配合美国软硬件供应商组合方案,让美国在医疗管理、智慧城市、科技农业的小规模物联网应用可以延伸到更大的市场。

就像最近美国几个巨头公司在实践智慧城市,做了几个试点。组合了GE、AT&A、Intel、Advantek等大厂,结合当地软件服务,利用智能路灯来落地。这是一个很好的美国试点,但无法大规模展开。原因有几点:

落地的硬件需要因地制宜: 例如在美国要监测的数据跟在中国不同,在中国可能PM2.5就是一个刚需。路灯结构、电力系统、环境也不同;

数据逻辑分析和运营方法不同:数据采集后分析的重点与反馈机制需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软件与网络服务也不同:AT&T显然进不了国内营运,软件管理系统也不相同。

考虑到以上几点,不难发现其实国内特别是深圳一带的供应商可以在硬件上做灵活、快速支持响应,海外营运商可以将软件模块与核心硬件授权到国内,双方携手则可以进攻全球市场。

5、通过互联网衔接中美在物联网市场的合作

在云服务与商业智能建立后,透过不同智能硬件与传感器来提升服务价值与广度。这些都需要一个完整、反应快速、协作顺畅的供应链网络,来连接从端到端,从小至大,跨技术与领域的供应商们,同时这些供应商还需要与客户进行紧密的沟通合作。

国内已提出“中国制造2025”概念,明确指出供应链升级与服务化的方向。海尔在这方面已经展现了家电工厂如何走向升级拥抱智能。川普的 Made in USA 也会推动智慧工厂的早日实践。物联网的垂直市场浪潮也在眼前。我们期待透过互联网来链接中美设计与生产制造的合作,一同推动物联网改变世界的目标。也唯有以互联网为基础,才可能让以日为开发周期的、来自于硅谷、伊利昂、深圳、北京等地的伙伴们,同时进行如智能健康管理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开发与生产。

同时,中国的设计制造企业也更应该投入这场合作中去,在合作中借助美国本土的先进科技以及初创企业经验,完善高端制造技术,提升服务质量与响应速度,加快产业升级与转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因此,一再强调中国制造业成本低的观念亟需改变,中国企业也需要重新认识美国制造业回流给中国带来的机会。

了解更多,请点击哐哐智造物联网(kitwee.com),或拨打135-6072-8105进行咨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工厂的生与死?制造业回流遇上物联网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