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1996年《世界级制造III》的出版成为世界级制造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这本书中,施恩伯及时弥补了世界级制造理论缺少评估准则的缺陷,系统的提出用16条准则和5级标准的矩阵形式,给企业策划了攀登世界级制造的具体步骤和内容。从此“世界级制造”不仅仅是为达到“世界级”的许多管理概念和方法的集成,而成为企业竞争能力最高水平的测评标准和标志。“世界级制造”形成一个从原理、到战略、到实施、和效果测评的完整系统。世界级制造体系的核心的是一套关注客户的、由职工驱动的和基于数字的企业自我评估工具Assessment Tool,或者说是“企业行动准则principles of performance”。 世界级制造的企业准则建立在3个最基本的认识之上,即“关注客户的、职工驱动的和基于数据的”,其含义是: 完美的服务于客户,包括了内部和外部的客户; 职工全面参与,从指令性管理到过程化管理、到政策化管理、最后实现职工高度自主的准则化管理; 企业活动以过程、客户、竞争对手和最佳实践的系统化的数据为基础。 世界级制造的企业行动准则包括8个方面的16项内容: 表世界级制造的企业行动准则 表一、世界级制造的企业行动准则 世界级制造的测评和对企业持续改进的推进是结合的。这些指标成为全世界重要企业共同的追求的目标,激励着企业快速而持续的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如何发展如何实现这些指标,则要采用精益思想原则和支持精益思想的方法和技术。因为不实施精益制造、延续着传统的管理方式,是达不到世界级的这些标准的。所以我们说世界级制造的准则就是精益制造实施结果的评估。 当然,并不是精益本身没有可用的评估方法。与世界级之相比,精益领域对于精益企业模型和评估工具的研究,则是90年代末的事。1999年SAE才公布了“实施精益运作最佳实践的鉴定和测评标准SAE J4000/J4001”,而在精益思想应用领先的美国航空工业,类似的企业自我评估工具“Lean Enterprise Self Assessment Tool (LEAST)”是直到2000年才发布的。并且这些标准是行业性的,不便于进行横向比较。 可以说,精益是向世界级冲击的理念和方法,世界级是精益目标的引导和实施效果的度量。因此给企业攀登世界级制造指出的一条明确的道路是:用“走精益的路到达世界级制造的高境界”。 上面我们讨论了“世界级制造”与精益制造的同根同源、理论和精髓的一致性。但它们终究是一先一后、各有所长、相容互补、各自独立发展的两个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