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加快推动重大能源装备“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油气合作。中国能源企业也确实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特别是去年9月中英法三方签署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最终协议,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设备“走出去”提速。同时,各能源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能源领域的“一带一路”合作。去年1月,国家电网、埃及电力与新能源部签署埃及EETC500千伏输电线路项目合同,沙特阿美中石化延布炼厂投产启动;11月,中石油中标阿尔及尔炼厂改建项目。 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近期能源需求增速放缓都是推动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动因。一方面,快速增长的需求激发油气、矿产企业为购买资源和满足需求而率先“走出去”,另一方面,近期增速放缓导致的产能过剩也在迫使能源设备制造公司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过去谈到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更多的是购买能源。的确,全世界能源充裕和不太充裕的国家和地区都遍布了中国能源企业的足迹。中国受限于“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油气进口量不断增加。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23%左右,尽管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速近两年有所放缓,2015年世界能源需求增量中仍有34%来源于中国。持续上涨的油气需求迫使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寻找能源资源。如今,随着中国能源需求放缓导致大幅度产能过剩,中国的能源企业还需要在能源装备与技术方面“走出去”。 事实上,巨大的市场空间已经决定了中国的能源企业逐步转型成为成熟的全球大型跨国公司,并在全球500强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一过程不仅是企业有意识的行为,更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过程。2010年,中石化、国家电网和中石油在《财富》世界500强中分别位列第七、第八和第十位。短短6年时间里,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已在去年的《财富》世界500强中位列第二、第三、第四位,仅次于沃尔玛,成为超过壳牌的全球最大三家能源公司。此外,在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共有130家能源企业,而中国就有47家能源企业入榜(包括11家电力企业、9家煤炭企业、4家钢铁企业)。与其他国家大型跨国能源公司相比,中国的能源市场增量决定了只要中国政府不拆分国有能源企业,中国大型能源公司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全球500强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且位居前列。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政府提出加快推动重大能源装备“走出去”,这对中国能源类企业“走出去”提出新的要求,除了买资源,还应重视装备、技术和服务的出口。 对中国能源公司而言,“一带一路”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譬如,火电设备制造商在国内火电市场发展空间收窄、产能大幅过剩的背景下,更应重视“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事实上,在技术和价格水平方面,中国已经成为领先世界的电力设备制造大国,已自主设计制造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成为近年来火电装机的主力机型,技术堪称国际一流,大型燃煤机组可以实现批量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火电建设的市场需求很大。首先,人均用电量和电力普及率不高,比如巴基斯坦和非洲地区,这些是新增电力需求的重要市场;其次,这些国家现役火电机组老旧,更新换代需要较大。比如,塞尔维亚近三十年没有新增任何发电机组,现役机组已经接近使用年限,不少OECD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可以预见,中国火电行业和先进的火电技术在海外市场应该大有可为。 应该说,目前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最大瓶颈,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缺乏全球战略意识和一大批拥有国际经验的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才可能完成。因此,中国能源企业需要制定全球跨国公司的中长期战略和相关制度,做好长期规划和相应的人员培训。争取能够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稳步向全球大型跨国公司转变。即:中国能源公司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将不单单以资源为导向,而是将设备制造、工程管理和能源服务等一系列配套,比如说在其他国家开加油站,建设发电厂和电网。譬如,国家电网投资、运营菲律宾国家电网、葡萄牙国家能源公司、澳大利亚南澳输电网公司等,在巴西市场更是实现了输电、配电、新能源发电、售电等业务领域的全面覆盖,与之配合,中国大型能源设备制造商也将充分发挥其技术、价格优势,在全球设备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
2020-02-17
2022-06-13
2021-12-13
2022-11-09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