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1 并行工程和产品开发过程 在串行工程中,组织管理是按照部门职能来划分的,因此形成了一个自顶向下的金字塔形控制结构;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按照部门职能被分割成一个个阶段,每个阶段必须等待上一个阶段结束后才能开始。产品的开发过程形成了设计?加工?试验、修改这样一个大循环,而且可能多次重复这一循环,最终造成产品设计改动量大,产品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等缺点。
Biren Prasad认为串行工程的生命周期可以近似定义为: 进入九十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并行工程,它是以缩短产品研制开发周期、全面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方便用户为目标,采用并行的而不是串行的工作模式来展开产品开发活动,即通过建立各决策者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与通讯机制,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后续应用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得以解决。这样就可以减少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设计反复,并使产品的零部件容易制造、容易装配并具有优良的性能,避免了产品开发前期阶段的失误给后期的开发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也正是并行工作模式与串行工作模式的本质区别。因此在采用并行工程的产品生命周期中R系数≌1/2。下面给出目前公认的并行工程定义: 并行工程是集成、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和支持)的系统化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从概念设计到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作业调度以及用户需求。 由此定义可见,并行工程是一种对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和后勤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系统化工作模式,它力图使所有参与产品开发过程的人员能够完整、系统地考虑到自身活动在产品从概念设计到产品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受到的约束和可施加的影响,从而最终达到缩短产品研制开发周期、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及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 并行工程要求使用计算机化的信息管理工具来帮助实现各过程、活动间的信息共享;过程的控制;组织管理、成本核算与数据交换的任务。因此许多研究机构和公司均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所开发出的产品的目标是使得企业能够作到:
及时、尽早、完整、持续地了解客户需求;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取决于该企业的过程能力。企业过程能力是指其执行过程的能力。如果一个企业过程能力越成熟,那么该企业的软件生产能力就越有保证。大量软件工程和其他领域如电子领域的实践经验表明,在体现企业开发能力的因素中,技术或工具不是第一位的,而是过程及其管理。 此外,据报道,制造产品总投资的70%决定于开始的几个阶段。产品开发过程时间是指从产品定义到产品投入批量生产之前这一段时间,处在产品生命周期前期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用于这些前期阶段的时间和费用是很低的(10%-20%),在这些阶段进行的任何修改花费很少,然而却极大地影响整个产品的成本,相反地,在后期阶段中进行的修改(如零件的制造计划)只影响产品成本的10%-20%。图1-1正说明了这点。曲线a代表引入一个变化后产生的相对成本变化,曲线b说明了企业对设计改变的可控制程度。这些数据来源于Dataquest市场研究公司(发表在《商业周刊》,1990年4月30日)。从曲线a、b可以看出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引入变化产生的成本增加相对较小,可控程度也较大,产品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中,而到后期如果要产生更改,后果无法预料并难以进行控制。产品开发过程处在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因此对整个产品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新产品的开发过程即所谓的创新过程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的利润与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