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业工程 供应链 查看内容

从“中国制造”、“中国资本”到“中国品牌”

2017-5-11 01:03| 发布者: blioweiy139| 查看: 165| 评论: 0

摘要:   关于品牌,最耳熟能详的段子莫过于可口可乐,“哪怕所有工厂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只要这个品牌在,第二天仍将重新站起”。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稍早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 ...
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关于品牌,最耳熟能详的段子莫过于可口可乐,“哪怕所有工厂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只要这个品牌在,第二天仍将重新站起”。

本网站官方群 工业工程5000人群号 249148633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稍早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意味着品牌跃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虽然崛起,但中国品牌并未崛起。尽管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上攻城略地,但在“世界品牌500强”上却并不如意。这种非对称性,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经济的短板,无法持久地锁定竞争优势,只能不停透支低成本优势。
  品牌是一种稀缺资源,基于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带来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竞争优势,有时候这种优势甚至是“降维”的,替代弹性极低。品牌的难度在于,它并不是机械的要素增加,而是一种新的化学反应。品牌所对应的不再是排浪式、模仿型的需求,而要求升级为个性化、创新型的供给。特别是在消费升级的年代,人民群众的眼界愈发开阔,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山寨货,更愿意为优质产品和服务支付更高价格,而非像过往那样执着于“物美价廉”。品牌经济愈到最后,就愈跟阶层意识、身份认同以及圈子文化缠绕在一起,到最后,品牌将“赢者通吃”,席卷市场。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品牌点睛。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近40年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品牌”。而品牌话语权的长期缺失,使得“中国制造”往往只能收割产业链底端的微利,无法获得高附加值的品牌溢价。
  这些年,伴随着品牌意识的觉醒和企业价值的自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被世界记住,但却更多以“中国资本”的面目示人。在新常态和供给侧之下,品牌经济以及不言而喻的创新,是打开新增长周期的惟一正确姿势。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和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年过去了,消费升级呼之欲出,品牌经济持续氤氲,“中国品牌日”于此时呱呱坠地,亦是时势使然。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人口红利、入世红利、房子红利和早期改革红利正在消失,靠增加投入的旧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要素生产成本渐高,资本边际收益率趋零。不仅“中国制造”面临着夹心层压力,“中国资本”也因为泡沫化而时刻提防断层线风险。到了下半场,支撑中国经济的只能是“中国品牌”。而“中国品牌日”的真正含义,绝不在于5月10日的纪念形式,而是释放出静水流深的变革信号。
工业工程网 www.chinaie.net
分享至:
| 收藏

最新评论(0)

关闭

站长推荐!biaoqi_ftprevious! /1 !biaoqi_ftnext!

1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