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达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词语被屏蔽}生产力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需求日趋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制造厂商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传统的大批大量的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需要,于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就开始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形势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制造生产模式对实现我国伟大战略目标意义重大,从人类制造生产模式的演变中我们可能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1 制造模式的演变 20世纪20年代,在E.Whitney提出的“互换性”和“大批大量生产”,Oliver Evons把传送带引入制造系统和F.Taylor的“科学管理”支撑下,与当时的电气化、标准化与系列化结合,Henry Ford开创了机械自动流水线生产,出现了“少品种大批大量生产”的模式,又称为底特律式自动化,成为各国纷纷仿效的制造生产模式,制造业开始了第一次生产模式的转换。这种新的生产模式和大量生产方式及其技术支持零件的互换性带给了制造业一场重大变革,它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高速发展,为{词语被屏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产品,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少品种大批大量生产、塔形多层次的垂直领导和严格的产品节拍控制。其市场特征与少品种单件小批生产模式相同,都是卖方市场。刚性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但这是以损失产品的多样性为代价的。到20世纪50年代,大量生产方式达到了顶峰。而这时,人们也对“少品种大批大量生产方式”的优缺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批量生产模式产品的竞争表现为效率加质量的竞争。一方面。大批大量生产方式的规模效益使企业受益匪浅。比如在日本。由于政府的干预与调控,制造企业进行管理改革,大量引进和采用高新技术成果,狠抓商品化生产,发挥人的作用,发展企业间的合作,对外开拓国际市场,在汽车、家电、钢铁及微电子器件等产量大的行业,利用批量法则,以规模生产的产品和营销优势迅速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从而发展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经济大国。另一方面,人们也认识到刚性自动流水线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市场的多变性、产品品种和过程的多样性对刚性生产线提出了挑战,为此,人们从技术角度形成成组技术和以计算机与系统技术为基础的制造自动化,试图改进这一模式的不足。 但是实践证明,单纯技术上的某些改进不是振兴制造业的良策。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已经将少品种、大批大量生产模式的优点发挥到了极限。同时这种生产模式同市场需求变化间的矛盾愈来愈明朗,并且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决这对矛盾的出路只能是进行制造生产模式的转换。从前面所述可知,生产模式的变革,是在市场需求推动下,以相应的技术进步为支持,生产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技术进步是推动{词语被屏蔽}进步的两个方面。我们也看到,在近20世纪30年,信息技术对制造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产品由“大量生产”过渡到“中小批量生产”,我们可以设想,当最终又过渡到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且性能价格比优良的产品的单件小批生产还好时,会有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和全方位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日、加、澳等国及西欧各国都先后提出新模式的制造战略及研究开发计划。1988年,美国GM公司和里海大学共同提出敏捷制造战略,于1990年向{词语被屏蔽}半公开;1990年,日、美、加、澳等国及西欧各国联合进行10年期的智能制造系统(IMS)的研究与开发;1992年,德、美提出精益生产陋n Production);1994年德国人提出改变工业组织结构的分形公司(Fractal Company)。上述模式中最有代表性、{词语被屏蔽}反响最大的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在科技界,而且在企业界,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2 敏捷制造
2.2 敏捷制造的实质
2.3 敏捷制造的内涵 (1)虚拟企业(也叫动态联盟):竞争环境快速变化,要求企业作出快速反应。而现在产品越来越复杂,对某些产品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独立开发和制造其全部。因此,根据任务。由一个公司内部某些部门或不同公司按照资源、技术和人员的最优配置,快速组成临时性企业。即虚拟企业,才有可能迅速完成既定目标。这种动态联盟的虚拟企业组织方式可以降低企业风险,使生产能力前所未有地提高,从而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减少相关的开发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组成虚拟企业,利用各方的资源优势。迅速响应用户需求是2l世纪生产方式——{词语被屏蔽}级集成的具体表现。实际上,敏捷虚拟企业并不限于制造,但制造却是最令人感兴趣又是最困难的领域,它更清晰地体现了过程的集成。且控制概念在运行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使虚拟企业的形成更具挑战性。
(2)拟实制造:亦称拟实产品开发。它综合运用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三维可视交互环境,对从产品概念产生、设计到制造全过程进行模拟实现,以期在真实制造之前,预估产品的功能及可制造性,获取产品的实现方法,从而大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开发、制造成本。其组织方式是由从事产品设计、分析、仿真、制造和支持等方面的人员组成“虚拟”产品设计小组,通过网络合作并行工作;其应用过程是用数字形式“虚拟”地创造产品,即完全在计算机上建立产品数字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对这一模型产生的形式、配合和功能进行评审、修改,这样常常只需做一次最终的实物原形。并可使新产品开发一次获得成功。
2.4 应用情况 美国康柏公司1996年启动虚拟生产计划,与{词语被屏蔽}制造商形成合作关系,由{词语被屏蔽}制造商在其深圳分厂附近建设新厂,其产品质量、技术、研究开发、运送、存货都要符合康柏公司全球统一标准,连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也要达到其要求。这种虚拟生产方式使其计算机产品每台成本平均降低57美元。这种虚拟生产、全球运筹的策略使这些财力大、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基础成熟、分销渠道完善的大公司更成功地经营,而没有品牌行销能力但能有效生产的计算机制造商得到巨额订单,赚取稳定可观的利润。这正是敏捷制造所提倡的优势集成组织原则的应用。
3 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