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业工程 供应链 查看内容

粤港制造业联动发展迈向“3.0”: 高起点融合共建创新型产业

2017-7-5 03:01| 发布者: zhihe| 查看: 140| 评论: 0

摘要:   香港回归20年来与广东共同谱写的经济故事中,制造业无疑是主角之一,而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这一新的时代命题里,制造业也仍是重点。   7月1日在香港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国家发改委透露,粤港 ...
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香港回归20年来与广东共同谱写的经济故事中,制造业无疑是主角之一,而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这一新的时代命题里,制造业也仍是重点。

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7月1日在香港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国家发改委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从最早的“三来一补”产业梯度转移,到随后进入由“CEPA”开启的香港专业服务辐射带动的转型升级,近40年来,粤港两地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形式和内涵都发生着巨大转变,如今在粤港澳湾区的背景下,又将有着什么的合作逻辑?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意味着广东与香港的制造业联动发展进入第三阶段,需要两地进一步整合各自优势和资源,双向互动和融合,强调同等水平的合作共建,以共同推动创新型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香港资金、资源+广东土地、劳动力
  1978年7月,香港商人张子弥投资200万元港元,在东莞虎门创办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这家编号为“粤字001”的企业的设立,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向广东转移的时代。
  随后,港商办厂掀起高潮,类似的“三来一补”企业开始在珠三角地区全面铺开,香港为“店”,广东为“厂”的“前店后厂”格局也逐步确立。
  而在此之前,广东制造业几乎可以说是一片荒芜,港商带来的雄厚资本、市场资源和先进设备乃至材料,与珠三角地区相对便宜的土地和劳动力相结合,为广东注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初始动能。
  “土地、劳动力等成本因素是这一阶段香港制造业转移的直接原因。”广东省社科院产经所所长向晓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让广东获得第一轮的发展机会,制造业也就成为广东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今天,广东GDP已接近8万亿元,成为全国制造业大省,广州、深圳的经济体量也已与香港相当。
  从广东的角度看,这一时期的粤港制造业合作的特征是“两头在外”,即广东主要承接简单的加工制造功能。不过,这种格局很快在广东自身制造业不断发展、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日渐完善的过程中被改变。与此同时,制造业逐步从香港剥离,制造业占其GDP比重从最高峰的23%一路降到2%以内。
  转型升级:广东制造+香港服务
  继而,“服务”成为粤港两地制造业合作新的关键词。它的具体逻辑和实践是,利用香港保留的高端、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优势,如金融、物流、检测、设计、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推动广东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2003年签署的“CEPA协议”,以及2014年签署的“CEPA广东协议”即希望通过完善相应的机制体制,强化香港服务业对内地尤其是广东制造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此外,2010年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更明确,要发挥香港服务业和广东制造业优势,形成国际一流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广东制造业来说,香港的专业服务具备两大核心价值,一是促进转型升级,如产品检测、设计等;二是为广东制造业走出去提供平台,如金融、物流等。
  从现实来看,这表现为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向对内地加大辐射和输入。以深圳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例,成立7年来,一共吸引近2800家港企入驻。
  类似的案例还如,2016年东莞市成功引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近20家专业服务机构,以期为该市外贸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品牌创建等服务。
  向晓梅说,近年来,随着粤港双方思路、方向的统一和明确,以及机制体制的完善,“广东主制造、香港主服务”的制造业联动格局和模式基本确立。
  香港新特首林郑月娥就任后也向媒体公开表示,香港的优势在专业服务领域,“我们现在差不多95%以上是服务业,服务业是要找出路的。”
  近年,广东亦在政策层面屡屡重申和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并与港澳专业服务对接,包括将广东自贸区定位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对标港澳,并提出力争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接近3万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60%以上。
  大湾区时代:广东产业、市场+香港科技创新、国际平台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如今的转型升级,再到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制造业都将是广东、香港两地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基本盘”。
  7月1日在香港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国家发改委透露,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其一是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包括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承担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此前也发布成果称,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发展目标是2030年成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
  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事实上,各国际著名湾区都有着强大的制造业支撑。从发展规律来看,湾区发展需要一定产业基础,而且产业必须是多元的、混合的,其中必须包括制造业。同时,也不能将制造业与服务业对立看待。
  陈鸿宇认为,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具体现实来看,发展制造业亦是应有之义,首先是制造业在广东经济中比重仍较大;其次是广东现阶段发展仍以制造业为支撑。
  在向晓梅看来,这意味着粤港两地面临着一个新的联动发展命题,即必须加速迈向以创新、开放、融合和共同促进为主题的合作阶段。
  “粤港制造业联动发展将迈入第三个时期。”向晓梅进一步分析说,不同于过去的单向梯度转移,这一阶段更多需要两地整合各自优势和资源,双向互动和融合发展,强调同等水平的合作共建,共同推动创新型产业发展,包括利用好香港的科技创新优势和广东的产业优势,构建一个科技产业综合体。
  向晓梅表示,所谓共同促进,从香港来看,其经济发展面临着进一步突破;从广东来看,其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资源助推。更为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看,亦需要更高水平的平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包括对接“一带一路”。
  向晓梅还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认为,广东对香港来说也已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既包括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成果,这也为两地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近年来,不少香港高校已开始瞄准广东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如香港科技大学就将一批工业机器人项目放在东莞进行转化,后者已成目前全国机器人制造基地之一。
  多位专家学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力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核心在于突破香港科技创新与广东产业化之间的壁垒,进一步顺畅合作的机制体制,共同突破一些国际先进技术,并加速成果孵化和产业化。
  陈鸿宇分析,香港虽然制造业空心化,但其科技创新能力仍在全球领先,并且拥有更好的联通海外的功能,在这方面广东仍无法比肩。因此他建议,广东应将计划打造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至香港,构建“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以进一步整合资源,更好地推动创新型产业发展,助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
本网站官方群 工业工程5000人群号 249148633
分享至:
| 收藏

最新评论(0)

关闭

站长推荐!biaoqi_ftprevious! /1 !biaoqi_ftnext!

1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