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CIEU - 做中国工业工程师最务实的朋友圈!
1.IE应用领域 IE首先在制造业中产生和应用,以改进生产方法,建立良好的作业程序和标准,提高效率为目的。随着IE的理论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不断产生,IE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现在已经应用在服务业(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农场管理、航空、银行、医院、超市等行业)和政府部门。 2.IE常用技术
IE最初产生于制造业,所以,制造业依然是IE应用的最重要领域。一般来说,在制造业中常用的IE技术和知识有如下几种: 1.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以提高生产率和整体效益为目的。并且是在企业开展工业工程活动之初,首要的IE活动,它是其他IE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2.设施规划与设计 3.生产计划与控制 4.工程经济 5.价值工程 6.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技术 7.工效学 8.组织行为学 9.管理信息系统 10.现代制造系统 以上所列的是在制造业中常用的10种IE技术,但在不同的工厂,IE有不同的应用形式,这和行业性质和企业特点相关,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电子行业中,台资企业的IE活动: 1)标准工时的制定 标准工时是核算的依据,如果工时不准确,就会影响到制造成本的核算,以及生管人员的排产计划和生产效率的真实性。所以,IE人员在预定和测评工时的时候,要特别谨慎和认真。同时,生产线必须按照IE人员的标准去配备人力,安排工位。人力的增减必须知会到IE部门,让IE人员考评增减人力的合理性。
2)生产流程的制定 在台资企业中,有的工厂流程由工艺组制定,有的工厂由IE人员参与制定。IE人员参与生产流程制定目的是诊断瓶颈工位之所在,质控点的有效性,以保证生产线能够及提高产量,又能有效地控制质量! 3)生产绩效评核及追踪 生产绩效即生产效率,包括生产人员的效率和设备的利用效率。作业效率和设备稼动率是IE人员重视的两个重要指标。所以,IE定义和维护每个机型的标准PP值特别重要。(PP值,也就是PAY POINT,即支付点数。) 4)规划生产线,制作生产线配置图 包括流水线的长度,工位间隔,流水线节拍,工治具的摆放,物料的摆放,线速及流向,在制品的放置方式等内容。 5)教导班线长,作业人员以能确实按照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并纠正错误的作业方式。 6)制作做业指导书 在大部分工厂,作业指导书由工艺人员制作,有的工厂将工艺组安排在IE部。但IE人员对现有的作业方式进行改善后,必须形成标准文件,由工艺人员将标准化后的作业方式加入作业指导书(SOP)。
7)制作人力需求表,工具表,辅料表,用来控制生产线的生产状况,并作为制造部,物料室,工具室的招聘和领用依据。其目的是控制生产线的人力和工具滥用状况。 8)依据需要向ME(治具工程师)人员提出需要与构想,要求设计治、夹具并跟催治夹具上线。 9)依据工程变更指令(ECO),签核制造通知(MN),并指导生产线采取应有的行动,以符合工程变更应有的要求。 10)发出MN以通知相关单位对某些特殊要求之遵循或对不正确动作之修改。 11)对生产现场的工具、设备、仪器及人员动作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规定之处马上提出,并要求修改。 12)进行方法改善,降低工时,使生产更顺利,并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13)推动成本降低行动。(COST DOWN) 14)仲裁生产与品管之争执 QE(品质工程师)制定检验标准时,必须经IE部门的会签,以便使正常生产时,工序能力达到要求,并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15)工厂布置设计与执行 新产品投产或新生产线开设前,IE人员要考量实际需求和实际产能的差异,并进行规划活动,以免影响生产或造成浪费。 16)参与协力厂商的评监工作。 17)不良材料报告书的会签及决策。 来料不良是影响生产线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并经常造成返工,造成极大的成本和工时浪费。所以,IE人员要参与来料不良报告书的会签与审批工作。 18)对于向外承包的工程进行成本估算,并进行报价审核。 19)参与建立BOM(料单)的架构并跟催其建立工作。(通过MRPII) 20)新产品导入之主导,各单位之协调,联系及排程之跟催(由PMP人员主导)。 21).主导旧产品结束生产之动作。(由PMP人员主导) 22).召开试产会议及检讨会议。 23).控制各机种的版本,及返工动作的导入状况。
广义地说,工业工程师的作用就是把人员、机器、资源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联系在一起,以求的有效运行,使人尽其才,物尽其值。具体地说,他们主要从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改善。 工业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工业工程意识,这样才有可能将工业工程知识应用到生产活动中。
一般来说,IE的组织形式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行业类型;2)企业规模;3)经营体制与传统;4)经营管理水平;5)技术力量。 但总的来说,IE在企业中的建制,对IE工作的开展来说,至关重要。因为,IE部门不同于生产制造部门、品质保证部门、生产计划部门、工程技术部门,一个企业没有这些部门就无法正常运转,但是IE部门就不同,很多企业没有独立的IE部门,也能运转,只是运转的好坏不同而已,因为IE的工作是建立在改善的基础上,是为企业长期发展而存在的。所以,IE在企业当中的位置,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关系非常密切。这涉及到IE设计的很多工作能否实施下去,IE的工作绩效能否体现出来。 一般来说,IE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 1.集中式组织结构 IE人员集中属IE部管理,被指派到各部门服务。 2.分散式组织结构 IE人员固定在低层次部门工作,他们同高层次的IE经理只是保持业务上的联系,接受指导和监督。 3.矩阵式组织结构 IE人员集中为IE部的成员,但根据需要,不同的IE人员被指派到工厂或车间、部门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下面是一家大型中日合资企业的IE组织结构图: IE在我国的传播可追溯至1943年的重庆九龙坡交通大学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系。当时该系的学习课程一半有关机械工程,一半有关IE。早在50年代,国内就已经开展了IE实践如郝建秀操作法、倪志福技术革新等。 尽管如此,IE真正在中国“落户”较晚,大约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于1990年建立。近10年来,应用IE的行业已涉及冶金、化工、机械、汽车、能源、石化、飞机、服务业等各种领域。IE的4项重要技术,即系统分析与统筹规划、工作研究、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已形成一定格局。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实施IE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并与国际接轨的一条有效途径。事实上,目前国内许多外资/合资企业均设有工业工程师岗位。国内大中型企业应用IE势头日趋旺盛,并已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比如海尔、联想、TCL、科龙、美的等先进企业都设有独立的IE部门。 1.管理层次多。大部分企业仍沿用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多层次管理,运作效率低,部门间横向协调功能差。 2.职责不清晰。各部门分工太细,职责不清,特别是界面间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多头领导,工作重复和扯皮等弊病。 3.信息滞后。生产组织按职能管理而不是按过程管理,部门间生产管理信息传递周期长,存在信息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一系列问题。 4.管理较粗放。企业的制造资源预测与平衡工作较粗放,操作不规范,缺乏一套适合多品种混线生产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5.过程待优化。生产线布局须重组,生产过程的众多环节有待于简化和优化,缺乏“不断过程改进”意识。 6.集成功能弱。企业内部计算机管理自成体系,各部门自行开发软件不规范、不统一,导致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和运行环境复杂,信息集成、数据共享功能较差。 误区之一 认为我国企业尚不具备发展应用IE的条件。他们认为只有当国家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企业的的管理者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具有强烈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压缩劳动力权力等)前提条件下才能实施IE。
误区之二 没有必要实施IE。他们习惯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擅长于人治,通过发号施令,大干苦干照样可以完成生产任务。 误区之三 一种较普遍的想法,即国有企业实施IE不可行。鉴于国内大气候影响,企业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制约因素较多,计算机管理普及率低等原因,认为实施现代IE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酸葡萄。故在推行IE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消极观望、等待态度。尽管他们在口头上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实施IE,但在真正落实上却顾虑重重,迈不开脚步,深怕干扰现行生产管理体系。 误区之四 实施IE需巨额投资。某些人认为,推行IE就是简单地采用计算机来替代日常运作管理。实施IE的前提条件需购置大量计算机软、硬件,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必定要注入大量资金。 误区之五 “谁适应谁”的问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国外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运行模式源源不断地被引进、移植至国内企业,对国有企业管理现代化,与国际接轨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鉴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企业的运行环境不同,我们必须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IE实施模式。然而,“谁适应谁”的问题则一直在困扰着我们。 尽管国内许多外资或合资企业已经采用IE管理模式,部分大中型国企也开展了IE应用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就全国范围而言,IE实施力度尚小,绝大部分国企和中小型企业对现代IE的内涵还缺乏了解,生产管理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鉴于我国IE应用发展现状,面对21世纪的挑战,对我国实施IE战略提出6点建议: 1)深入开展IE理论与应用研究 IE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不同的生产力时期有其不同的内容。同时IE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技术。所以,跟踪世界最新潮流,结合国情研究IE实施战略,以指导IE在国内各行业中应用是当务之急。 2)成立IE咨询和服务机构 在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将成为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企业将面临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外实践证明,IE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可以预计,到下世纪初国内将出现IE应用热潮。
面对21世纪国内数百万企业对IE人才的需求,IE专业人才的匮乏矛盾突出。建议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成立IE咨询和服务专门机构。 3)高校与企业联手推进IE 我国的IE传播目前主要是通过高校渠道。在高校集中了IE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他们担负着跟踪国际IE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研究以及为企业培养一大批IE专门人才等重任。 IE是一门应用科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IE推行工作尚停留在理论和学术研究阶段,联系实际指导企业的IE实施工作力度不够。在来临的新世纪,为加强IE推进力度,必须走高校与企业联合的道路。 4)传统IE与现代IE相结合 如上所述,当前新的生产运作与管理模式和理念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部分企业往往为了追赶潮流,导致只重视现代IE规划实施而忽视传统(经典)IE推广应用。 5)开展制造文化研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全球制造业进入了一个革命性变革的关键时刻。涉及全球范围制造环境新变化的各种“理念”和“模式”不断涌现。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新概念来指导企业的IE实施,以达到期望的效果是21世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6)开发IE在第三产业的应用 发达国家中从事第三产业人员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第三产业已成为应用IE的主要行业与热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随着就业人员的增加,行业竞争将会变得日趋加剧。 预计新世纪中,IE将成为第三产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系转载,转载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2020-02-17
2022-06-13
2021-12-13
2022-11-09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