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价值工程的每一项程序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在这些具体技术方法中,主要的有下列几类,功能评价的方法,方案创造的方法,方案评价和选优的方法。
1.对象选择的方法 巴雷特是意大利经济学家,他在研究资本主义国民财富的分配状况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占人口比例不大的少数人,占据{词语被屏蔽}的大部分财富,而占人口比例很大的多数人却只占有{词语被屏蔽}财富的小部分。后来,人们把这种不均匀分布规律,用于成本分析、库存管理分析等许多经济管理问题。例如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发现,占零件数10%左右的零件,其成本往往占整个产品的60%~70%,把这类零件划为A类;占零件数20%左右的零件,其成本也占总成本的20%左右,把这类零件划为B类;占零件数70%左右的零件,其成本占总成本的10%~20%,把这类零件划为C类。人们利用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实现对零件的分类控制。 在利用ABC分析法进行对象选择时,首先将零件按其成本大小进行排队,优先选择成本大的少数零件作为价值分析的对象(见图1)ABC分类法的优点是能抓住重点,把数量少而成本大的零部件选为价值分析对象,利于集中精力,突破重点,取得较大成果。
(2)百分比法 表3-2 其次,与各产品的产值比重进行比较,如发现A、C两产品动力消耗比重超过产值比重,就确定A、C两产品为价值工程活动对象,设法降低其动力消耗和成本。
(3)产品寿命周期法 处在投产期的新产品是价值工程的对象。在设计新产品过程中,应大力进行价值工程活动,使产品有较大的价值,使它一上市场就能扩大市场,取得较多的利润。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如企业决定再增加较少投资,提高它的功能或降低成本和售价,也应选为价值工程对象;或者产品销售额已下降,但还有可能对购买力低的用户打开销路,这样的产品也应选为价值工程的对象。 2. 功能评价的方法
功能成本法的特点是以功能的必要(最低)费用来计量功能,其步骤如下: 通过这样计算,就知道了每一功能的现实价值的大小,计算出的功能价值(即价值系数)一般都小于1,即现实成本高于必要成本。现实成本和必要成本之差(C-F)就是改善的幅度,也称期望值。 5)按价值系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确定价值工程对象、重点、顺序和目标。
3.方案创造的方法 (2)哥顿法这是美国人哥顿在1964年提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把要研究的问题适当抽象,以利于开阔思路。会议主持者并不把要解决的问题全部摊开,只把问题抽象地介绍给大家,要求海阔天空地提出各种设想。例如要研究一种新型割稻机,则只提出如休把东西割断和分开,大家围绕这一问题提方案。会议主持者要善于引导,步步深入,等到适当时机,再把问题讲明,以作进一步研究。 4.方案评价的选择的方法 (l)优缺点列举法 优缺点列举法是从质量、性能、成本等各个方面详细列出各方案的优缺点,根据方案的优缺点对比,评价选择最优方案。这种方法灵活简便,也便于全面地考虑问题,但评价比较粗糙,缺乏定量依据。
(2)定量评价法该方法又分两类。 第二类是加权打分法这种方法特点是把成本、功能各种因素,根据要求的不同予以加权计算,然后算出综合分数再加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