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1、设备的维护保养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污染、松动、泄漏、堵塞、磨损、振动、发热、压力异常等各种故障,影响设备正常使用,严重时会酿成事故。因此应经常对使用的设备加以检查、保养和调正,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态,防患于未然。 (1)维护保养的方式: 主要方式有:清洁、紧固、润滑、调正、防腐、防冻及外观表面检查;对长期运行的设备要巡视检查、定期切换、轮流使用,进行强制保养。 清洁:大气中的灰尘进入设备内,会加快设备的磨损和局部的堵塞,还会造成润滑剂的恶化和设备的锈蚀,促使设备的技术性能下降,噪声增加,所以设备的清洁工作看似简单,是维护保养的一种主要方式。 紧固:设备运转达相当一段时间后,因多次启停和运行时的振动,地脚螺栓和{词语被屏蔽}连接部分的紧固件可能会发生松动,导致更大的振动,使螺帽脱落,连接尺寸错位和设备的位移以及密封接触不严形成泄漏等故障,因此必须经常检查设备的紧固程度,热胀冷缩也会使紧固件发生松动。 润滑:润滑是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的重要环节。润滑油的型号、品种、质量、润滑方法、油压、油温及加油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做到“五定”即定人、定质、定时、定点、定量,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调正:设备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及间隙是有其科学规定的,因设备的振动、松动等因素,零部件之间的相对尺寸会发生变化,容易产生不正常的错位和碰撞,造成设备的磨损、发热、噪声、振动甚至损坏,因此必须对有关的间隙、位置进行调正,再加以紧固。 外观表面检查: 设备的外表面有无损伤裂痕; 磨损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防护罩等安全装置是否完整、齐全; 温度压力运行参数是否正常; 电机是否超载和过热; 传动皮带是否过松、断裂或脱落; 振动和噪声是否异常; 设备密封面的泄漏状况; 设备油漆是否脱落,外表面是否锈蚀; 设备的防腐、保温层是否损坏。 (2)维护保养工作的实施:分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 ①日常维护保养:要求管理处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加油,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定时巡视记录各运行参数,随时注意运行中是否有异声、振动、异味、超载等现象,做好设备及环境清洁,特别是周未或节假日更应注意。 ②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以管理处操作人员为主、检修人员协助。有计划地将设备停止运行进行维护保养,需要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对内外彻底清扫、擦洗、疏通; b、检查运动部件运转是否灵活及其磨损情况; c、调正配合间隙; d、检查安全装置; e、检查润滑油系统油路和油过滤器是否堵塞; f、清洁油箱、检查油位指示器,换油; g、检查电气线路和自动控制的元器件的动作是否正常; 作用:清除事故隐患,减少磨损,延长设备寿命,发挥设备的技术功能和经济特性。 (3)设备的点检:对设备有针对性的检查。 日常点检由操作人员进行,内容是: ①运行状况及参数; ②安全保护装置; ③易磨损的零部件; ④易污染堵塞,经常清洗更换的部件; ⑤在运行中经常要求调正的部位; ⑥在运行中经常出现不正常的部位。 计划点检,一般由工程部专业维修人员为主,管理处操作人员协助,主要内容: ①记录设备的磨损情况,发现{词语被屏蔽}异常情况; ②更换零部件; ③确定修理的部位、部件及修理时间; ④安排检修计划。 2、设备的计划检修 根据设备的运行规律及计划点检的结果可以确定其检修间隙期,由工程部编制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 (1)计划检修的种类:小修、中修、大修和系统大修四种。 ①小修:主要是清洗、更换和修复少量易损件,并作适当的调正,紧固和润滑工作,小修一般由维修人员负责,操作人员协助; ②中修:除小修内容外,对设备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局部的修复和更换; ③大修:对设备进行局部或全部的解体,修复或更换磨损或腐蚀的零部件,力求使用设备恢复到原有的技术特性。在修理时,可结合技术进步,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④系统大修:检修方式是一个系统或几个系统直至整个企业性的停机大检修,多个工种配合。 (2)计划检修和维护保养的关系:维护保养为主,计划检修为辅. (3)检修计划的实施和验收管理 根据检修计划,可以预先安排停机检修的日期和时间,确定修理的内容和进度,统一组织检修的力量以及备品配件、修理材料和修理费用的准备。 根据检修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统计,对检修项目、内容、进度、费用和各类定额进行检查. 在技术性能上由综合管理部组织对检修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要会同设备操作部门的人员一起进行试车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同时要把检修的记录、零部件的更换情况以及试车验收记录都整理保管,归入设备档案内。 3、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 (1)、设备的更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 (2)、设备的改造主要途径有: 1)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 2)增加新的零件和各种装置; 3)对设备的参数、容量、功率、转速、形状和外形尺寸作调正,对设备改造,首先要对原设备进行分析论证、编制改造方案,其内容有: ①原设备在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设备发生的故障情况及原因; ②设备技术改造中所应用的新技术及其合理性、可行性; ③设备技术改造的部位和内容; ④设备技术改造后能达到的技术性能、安全性能; ⑤预计设备技术改造后的经济效益; ⑥设备技术改造的费用预算以及资金来源计划; ⑦设备技术改造的时间及停机的影响; ⑧设备技术改造后的竣工验收和投入使用的组织工作。 4、机电设备管理目标 用好、修好、管好、改造好现有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这是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 (1)设备的有效利用率:A=T/(T+T,)A—设备有效利用率;T—设备有效工作时间;T/—设备停机或无效工作时间。 (2)设备的完好率:B=Sn/SB—设备的完好率;Sn—设备完好的台数;S—设备总的台数。 完好标准:KvSF〉h〈x ①零部件完整齐全,符合质量要求及安全要求; ②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 ③设备技术资料及运转记录齐全; ④设备整洁,无跑冒、滴漏现象; ⑤防冻、保温、防腐等措施完整有效。评定为不完好的设备,应针对问题进行整改,经过维护、修理,消除不完好因素,升级为完好设备。如果经过维修,仍无法达到完好设备,应该加以改造或者报废处理,不能长期处于不完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