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业工程 供应链 查看内容

如何把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2016-10-27 03:03| 发布者: jesus_pf| 查看: 84| 评论: 0

摘要: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之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浙江省不断探索创新职业教育,陆续推出双元制教学、现代学徒制教学、订单制教学,走在全国前列,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如何才能培养出更 ...
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之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浙江省不断探索创新职业教育,陆续推出双元制教学、现代学徒制教学、订单制教学,走在全国前列,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技能的人才?如何才能把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连日来,记者走进浙江省多家企业、职业院校,梳理出职业教育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希望共同破解职教发展中的难题。
  
  企业苦寻千里马
  
  一张基础的面试试卷,90%的应聘者达不到60分;一张简单的电路图,50%的应聘者不认识;一次普通的电子元件焊接,30%的应聘者不能成功完成……这是浙江正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时遇到的尴尬。“不少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学到的专业技术还不知道怎么用,要花上一两个月重新学习最新技术和知识。”公司董事长尤源说,现在手机更新换代非常快,但是不少电子专业的学生却不大懂电子元器件知识。如果老师教授的专业知识、实训室里学到的技术操作脱离企业实际,就不能为企业所用。“前不久,我曾参观过某校实训室,很多设备都是5年前的,比较陈旧,老师们的知识、教学课本也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尤源说。
  
  校企本是“一家人”,双方合作不紧密会导致教学、实践两张皮,其结果是造成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
  
  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举行技能比武
  
  “大部分职业教育在学校的课堂中完成,去企业操作训练的时间通常只有半个月、一个月,这样培养出的技术人才动手很慢。企业需要能动脑的员工,更需要会动手的员工。”尤源说,针对这个现状,正原电气公司开始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采用老师傅带小徒弟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育技能型人才。
  
  浙江禾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东也反映,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时,来应聘的很多学生看图纸能力不强,一线的工作经验几乎为零。“我们工程建设不仅涉及到建筑学知识,还需要有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但很多学校、学生都忽略了这一点。”王卫东说。
  
  工匠精神待培育
  
  提升中国制造,离不开静得下心、沉得下身的“工匠精神”。然而,记者在走访多家企业时,却听到不少企业管理者的遗憾。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在温州康奈集团,副总裁周津淼告诉记者,“随着企业发展,对一线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了解工艺技术,受过相关职业教育。”然而,很多来求职的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不愿意留在一线做技术工人,更倾向于选择设计和管理岗位。周津淼说,“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首先要从基层做起啊。职业精神应通过职业教育深入人心,在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的同时,要让工匠精神扎根职业教育。”
  
  王卫东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建筑行业一线工作比较辛苦,一些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工作不到半年就辞职。尤源也有同感,“曾经有学生到车间实习,待了不到半个月就不愿干了。学校不能为教而教,学生也不能为学而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点,才能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嘉善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制造变焦马达、直线马达及手机摄像模组等为主的企业,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行政副经理沈杰认为,年轻人吃苦钻研的“工匠精神”还不够。电子设备生产对精确度要求很高,容不得半点马虎。许多毕业生还无法胜任公司的要求,如公司引进的生产马达过程中用来点胶、焊接等环节的自动化设备非常先进,而职业技术院校缺乏这些设备。
  
  机器换人缺人才
  
  日前,记者来到诸暨浙江凯达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部长翁航锋介绍,企业需要的操作人才大致有两类,一是符合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高技能人员,另一类是能吃苦耐劳、愿意从事特定门类工作的技工。这或许是制造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一个范本。
  
  “机器换人”在浙江企业并不少见,随着“机器换人”步伐加快,低技能人员占比将不断降低,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在凯达装配车间,记者看到,只有寥寥数人在操作机器。走到一台机床旁边,翁航锋轻轻拉开机床门让记者观摩。这台机床叫“钻攻中心”,正是广义上的“机器人”。过去需要人工换15次刀具才能加工完成的零件,现在只要放到工作台上装好,一次性加工就可以完成。“如何实现这个功能,还是要人去设置程序,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谁能找到便捷、完善、稳定的操作步骤,谁的生产效率就高。”翁航锋说,“操作、维护机器人的岗位,只有高技能人才才能胜任。”
  
  目前凯达的用工总数在1000人左右,一线工人中70%为高中及中职毕业生,另有30%左右为高职毕业生,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多担任车间主任,负责产品质量控制;企业研发人员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为节省人力成本,‘机器换人’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力,相对短缺的是技术控制型人才。”
  
  校企合作需打通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院校投入力度日益加大,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大幅提高,但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校企合作仍面临不少困难。
  
  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企业参与度不高是一个主要原因”,翁航锋说,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时,往往更愿意向学校赞助生产设备或提供实训室,但却不太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和让企业人员到学校上课。原因很简单:企业要创造效益,而参与职业教育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长效的产出,接收实习生相当于培训员工,需要付出成本,而学生羽翼丰满后却可能流向其他企业。翁航锋认为,这需要政府通过降低教育附加税、企业所得税等手段来提高企业育人的积极性。
  
  不过,在浙江省一些地方,通过校企合作、共享优势资源,双赢局面不断出现。如康奈集团与温州市鹿城职业技术学校(温州市第十八中)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每年秋季,该职校招收40名学生就读“康奈班”鞋类设计专业,采用半工半读形式,课程除中职学校必修课程外,还学习鞋业专业课程及专业技能,为企业量身订制技术工人。截至目前,“康奈班”已经开办9年。
  
  然而,这样的合作还并不多。在跟很多职业院校对接后,翁航锋得出这样的印象:职业院校和企业间能真正开展“生产制”合作的还非常少。“在国外,产品研发由企业主导,校企共同开发,而在国内,一些引领性企业能大力开展产品研发,应用型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翁航锋认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企业的利益。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只有真正做到这样,才能激发职业院校的发展活力,助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工业工程网 www.chinaie.net
分享至:
| 收藏

最新评论(0)

关闭

站长推荐!biaoqi_ftprevious! /1 !biaoqi_ftnext!

1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