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在过去的很多时间里,给很多企业做培训,他们都喜欢导入精益生产系统。我很高兴,因为那个东西确实很厉害,具体怎么厉害,我们看看例子吧:
一,2005年底,具体说是 12月31日 凌晨0点。丰田宣布汽车降价。在中国拉开一次价格战。
让我们看看精益生产的来龙去脉,当初大野在导入精益生产的时候,注重的不是工具,而是一种意识,而他自己的意识也来自那时连自己都没见过的美国超级市场。现在这个东西中国到处都有了。他的精益生产是一种经营模式,而非几个管理工具。如果我们意识到这点,就不难看出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实施失败,因为他们搞几个工具就说自己成功实施了精益生产,悲哀!
如果这样去实施,必定失败!!! 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成功实施的,当初他实施的时候,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前,那时人们崇拜的是福特试的大批量生产,因为一个观点: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应。而大野的做法却恰恰相反,结果招来了公司绝大部分人的反对。致使大野自己很痛苦,好在丰田的掌们人支持他,所幸他没被那些人赶出公司。(这些可以在《丰田成功经营的真髓》(大野耐一与三户节雄著)里找到)。
那时的大野被公司人骂,他的管理方式被嘲讽为大野管理方式。他的供应商们不断投诉他。好在他自己是第二把手,而第一把手非常支持他,没有夭折。
既然工具可以创造,那么怎么保证精益生产成功实施呢?答案是非常古老的问题: 2、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不妨在你的公司问各位主管一个问题:开发部在生产部隔壁,隔着一层玻璃,现在,你是开发部工程师,你接到一个电话,说生产线停产了,具体什么故障还不知道,你就只知道停产了,那么,你将从那些方便开始检查问题?丰田公司的工程师会告诉你:我会立即把图纸拿到现场,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设计出了问题而导致不能生产了。而我们很多人的回答是:看看是不是停电了;是不是材料出问题了;看看以前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发生,是什么原因;看看是不是设备故障了。所有这些答案,都从深层次里说明了一个问题:他的意识里,就在往外推卸责任,而不考虑自己是否有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生产线的问题就很难发现,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角度去考虑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那么就形成了5个为什么的良好循环。你不妨把这个问题带到公司问问。 3、主动的工作意识。你可以看看你公司有没有这样的现象:采购部没有及时采购进来材料(不管是供应商问题,还是自己问题),你们生产部的主管会知道真正的原因吗?如果是供应商问题,他知道是供应商什么问题吗?我们很多公司的答案是:我们不需要关心这个问题呀,采购部会和我们沟通的呀。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主动的工作意识。而丰田公司的要求是:你,作为生产部,或者品质部,甚至研发的人员,也应该知道,因为只有你掌握了充分的信息,你才能及时调整你的生产,采取相应的措施,品质部和销售部才能跟上你的步伐而不抱怨。或者你也才能从自己的立场提出改善措施。很多对供应商的改善要求其实都是从自己公司的生产部或销售部提出来。如果你不关心,不主动,怎么提的出来呢,那么该发生的下次还是会发生。
4、跨边界的管理意识。问问你们公司:品质会主动关心生产的问题吗?包括生产的产量和人员健康问题。采购部懂得装配流程吗?很多人说这样会很累,没必要,那么你也没必要实施精益生产,因为你不会成功。 以上几方面是精益生产真正实施成功的保证,当然,要在一个公司贯彻这些思想,光凭鼓动是不行的,需要体制。这就好比每天的交通事故,总有那么多人发生事故,光告戒说要注意,千万要注意,这是没用的。需要体制来保证,因为人都不想犯错误,都想把事做好。提醒是没意义的,还是需要体制来贯彻。 |
2022-09-22
2022-09-22
2022-09-21
2022-09-21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