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精益(LEAN)一词,这一当今世界先进制造系统精髓的象征,伴随着七十年代日本丰田汽车的崛起唤醒了全球制造业,接之而来的是各行各业运用精益的实践活动,而且活跃至今,如汽车、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建筑、食品零售、邮政服务等行业不胜枚举。追溯精益之源,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丰田公司的工程师们在当时盛行的大批量生产的环境中,创造了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方法,并以此获得了高效率与低成本,回首精益发展之路,我们在得益于精益为各行业带来效率的同时,越发感受到那隐在精益背后的丰田工程师们勇于挑战传统思维的锐气锋芒。然而他们并未曾料想这一诞生于汽车业的制造方式,被冠以“精益”的称呼,如此广泛地投入到诸多与汽车毫不相关的行业中,并引发了如何看待它,如何运用它的争议与探索,人们已无法清楚地界定它究竟是思想还是工具。 精益被人们自丰田制造模式总结出来之时,也意味着精益工具被推广的开始。从基础的5S、可视管理、全员生产性保全,到快速换产、标准作业、流线化生产线设计、多能工机制、现场防错法、多品种小批量制造,直至平准化生产与看板方式等。不过在我们的工具箱中并未找到能够用来帮助C零售公司提高效益的新利器,但该公司执着而聪明的管理者,一方面运用了丰田的小批量混载运输方式,另一方面将流动和拉动思想注入到订货配送系统中,结合计算机技术,创造了适用于服务业的精益新工具。换言之,精益的实施必然需要运用工具的具体方法。 我们拥有脱胎于最复杂的制造业的诸多工具,对于供应商M这样的食品工厂,看来可不必为难了。设想我们将在M工厂示范区实施改善,在推行5S、可视管理、全员生产保全的基础上,我们将下一步改善的出发点定位于缩短交货期,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善;第一,按照工艺流程顺序排布设备,按不同品种设立三条生产线,打破原有的平面混乱布置,使产品在线内一个一个地流;第二,努力缩短换产时间;由于去除了中间品的滞留与乱流,示范区内的制造周期将大幅缩短。 我们再来简要分析一下缩短换产时间的改善过程,以往的换产停线时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取模具,准备工具,更换模具,调整。若把换模具的全过程看作一个价值流程的话,不难看出,只有第三步是增值的;若再做细分,只有第三步中的模具放置动作是增值的。显然,为了使停线等待浪费减为最少,缩短换产时间的过程就是逐步去除和减少所有的非增值作业,并将其转变为非停线时间完成的过程。丰田的快速换模(One Touch)技术便是最充分地将以上的思维转化成实践的结果。 综观M工厂的改善构想,无一离开了精益工具的运用。但我们发现,我们永远也无法得到精益工具箱中任何一种现成可用的工具,要使用好精益工具箱,还需要精益思想的“灵光”引领我们去修改,去变通,去创造新的精益工具。 看似“殊途”,实已“同归” 精益思想与精益工具,其实我们在探讨其中任何一方时都未能摆脱另一方的作用。涉及推广时是思想,涉及解决具体问题时是工具。而思想与工具的争议本身也恰恰促进了思想的传播与工具的丰富发展。 或许是思想还是工具的争议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争议本身呼唤出更多的如C食品公司管理者那样的先锋,乃至痴迷去学习精益,实践精益,探索精益——当然,希望还有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