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官方群 工业工程5000人群号 249148633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中国工业报评论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渡到新常态,表面上是经济增速的换挡,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接续。因此,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制度先行、改革先行,尽快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依赖,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源泉。 摆脱粗放增长老路径 过去30多年,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全球FDI、低要素成本等因素和优势支撑了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然而,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实现高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供给效率下降,我国正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瓶颈。 当前,我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表明我国当下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摆脱粗放增长的老路径。 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规律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结果,需要克服速度焦虑,主动调试心态。如果能处理好新常态所带来的各种新挑战,不仅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还可以顺利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 关键在于创新 当前,我国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差异巨大,有些地方在增长速度与预期出现较大差距时,既没有认识到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表现,也没有以积极的态度适应新常态,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认识不足、执行不力,总想重回粗放投入、盲目扩张的老路,归根结底在于缺乏应对新常态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在研判大势,重视新变化,培育新动力。但面对结构调整阵痛,绝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越早改革越主动,越早改革代价越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 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不能继续依赖开闸放水、大水漫灌的方式,推动经济短暂增长。而是要抓住新机遇、培育新动力,关键在于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 |
2020-02-17
2022-06-13
2021-12-13
2022-11-09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