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虽然精益生产已经成为国人熟习的术语,而且至迟己经在1994年,在中国某个大学的一位教授支持下我国某个大型国有制造企业已经宣布实现了精益生产与“一件流”。但是,半年后给企业带来的并不是喜讯。近10年来,人们很少听到有关中国制造企业推广与实施精益生产的消息,2004年却从美国传来:“中国轿车的生产成本高于在美国底特律生产的成本”需要认真学习与实施精益生产技术与精益管理的消息。追究其根源是我国制造企业还未能正确理解和实施精益生产。因此,值得研究与讨论的是:在精益生产的理解、支持技术及其实施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消除的某些错误与模糊的认识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或丰田生产方式?如何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在低劳动力成本条件下正确学习、利用与实施精益生产?如何把信息化与精益制造结合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实施,探索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在中国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一、未来的制造 从制造战略和制造管理的角度看,精益生产方式和精益管理己经成为各国发展制造业的重大战略和管理改进的关键。世界级先进的精益制造与管理公司多年的实践说明,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必须从下列几方面展开: 正确理解精益方式的理念、原理、方法与工具,结合国情与企业的实际,利用精益的理念改造企业的文化成为精益的,并从人员招聘、使用、激励和培训多方面使高层管理人员和各级员工都逐步成为精明强干的人才;
更多地关注学习与采样最新的精益技术、方法与工具;
二、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
1、精益生产与丰田生产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 现在的共识是丰田生产体系将成为替代大量生产方式与单件生产方式、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业的主导生产方式。例如,在MIT上述著作中作者明确指出:“我们确信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代大量生产方式与残存的单件生产方式,成为21世纪的全球标准生产体系”。今天产业界已经提出“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是21世纪的主导生产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积极地学习与运用丰田生产方式。 近10年我国与许多其它国家一样,对精益生产有着的某些偏见和错误的认识。Stuart Cramer在其著作《管理百年》中指出,过去40年(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汽车生产厂家总是落后(日本汽车厂家)一步,他们追赶的对象是日本的巨人——丰田公司。从理论角度看,精益生产没有任何创新性与革命性。事实上丰田生产体系/系统(或习惯称为精益生产)是建立在准时生产(JIT)、每个员工都对质量负责和价值流三个原则基础上。其本质是隐藏着戴明质量控制的灵魂与思想,即丰田公司采用的是戴明推行的质量管理基本原理。准时生产主张:基于盲目需求的汽车或其它产品的生产是没有用的,生产必须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一切浪费(损耗)是不好的,必须执行按照订单或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的准时制。在丰田生产体系中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负责,执行生产者自治,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都应该尽快地纠正。在丰田生产体系中己经把新技术与技艺融入生产流程的分析、设计与再造和过程的连续改进中,使企业的知产权与技术优势蕴含在制造过程中。 价值(Value)是一项财富、货物或服务(APICS,2002)。与价值概念相关、最核心的概念是“价值不是企业能控制的东西,它存在于顾客的心里”,“人们会把真正的价值归结于什么, 是你不能命令或控制的”(英国《FT全球经济报道》)。因此,价值的附加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但不是企业可以“命令”或控制的。2001年Richard B.Chase把价值定义为质量除以价格。基于价值的管理(VBM,Value-based managment) 是指满足顾客创造共享财富的概念。价值驱动的企业(Value-Driven enterprise)是一种在原材料转换成最终货物或服务中附加顾客观点效用的组织。价值链(Value Chain)指的是公司能够向顾客售出货物与服务附加价值而接受顾客支付的功能/职能(APICS,2002)。
价值流(Value stream)指的是创造、生产和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流程/过程。对于货物,价值流是由原材料供应、制造与装配和配送网络组成。服务的价值流是由供应商、支持技术与人、服务的生产者和配送渠道构成。通过简单的商务或服务业务网络可控制价值流(APICS,2002)。因此,应该把企业看作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统一完整的产品与服务生产与供应过程。它包括了所有相关的供应商和市场顾客群。因此,价值流与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密切相关,是企业商务运作的重大更新领域。譬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实现了零售业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建立了获取竞争优势的运作管理。
2、“Kanban”可以译成“看板”吗? 所以,应该恢复Kanban提供准时合格产品与服务的本意——准时的库存控制。在丰田生产体系中它是可视化了的准时工作指令系统和可视化的生产记录与控制系统,而非具体特指“工票”、“进度表”、或“库存台帐”,其载体也可以是电子Kanban表或物件,如零件的容器等。其本质的涵义——准时与保证供应质量是不容置疑的。所以,2001年R.B.Chase就曾经明确指出,Kanban系统中的图卡表达了可视的制作与处理产品的拉式工作指令。从理论上讲,美国运用的Kanban与日本的是相同的。在实践上,差别是美国企业把它修改成适应美国式的“顶层一底层”管理方式、工人个性化和缺乏就近供应商等特定的方式。特别是在美国并不实行终身雇佣制,对工人必须有比日本更多的激励措施。这些成功的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实施丰田生产体系必须从国情出发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而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类想当然的“大胆”翻译方法绝非个别事例,它们已经铸就了不少对工商界、科技界与教育界的误导,或制造了中文新名词的“云雾”而延缓了适用的新战略、新技术与新管理理念与方法在我国的学习与应用。
3、“拉式生产方式”就一定比“推式生产方式”好? |
2022-09-22
2022-09-22
2022-09-21
2022-09-21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