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A跨国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制药企业,近年来在中国的业务突飞猛进。这家公司一直在积极实践精益化营销,致力于企业营销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高。我在这家公司亲历其精益化营销后,强烈感受到精益化营销与粗放型营销的差异之所在,也看清了精益化营销取得成效的关键。
这就是典型的粗放型营销。
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的加剧,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容易导致企业长期失血,使企业缺乏能力进行新产品与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最终步入产品与营销同质化、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在这样的营销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精益化营销之路,A跨国公司就是其中“痛并快乐”着的一员。
把重要资源投入到主要客户身上 A跨国公司按客户对销售额的贡献程度和发展潜力,将用户分为Ⅰ、Ⅱ、Ⅲ三大类。Ⅰ类客户是A跨国公司最重要、最忠实的客户,这类客户的贡献占公司销售额的60%;同时,还包括那些目前销售额虽然不大但却很有发展潜力的客户。Ⅱ类客户的贡献占公司销售额的20%。 对于Ⅰ、Ⅱ类客户,A跨国公司采用直接管理方式,通过医药代表做好“一对多”拜访工作,同时采取个性化营销和服务策略,把主要资源用在他们身上,进行全方位管理,确保客户的每一个需求都可及时得到满足。相对于Ⅰ类客户,在每个Ⅱ类客户身上,A跨国公司投入的资源相对要少一些。例如,在客户拜访次数上,对Ⅰ类客户每周的拜访次数要远远多于Ⅱ类客户。 至于Ⅲ类客户,在A跨国公司的销售额中虽然只占到20%,但单体数量却极为庞大,占整体客户数量的80%。对于这类客户,A跨国公司则通过渠道商来进行管理,由市场人员定期搜集客户需求信息,采用面向整体的推广方式,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推介给Ⅲ类客户。
细分客户的类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A跨国公司在了解客户特征方面是不遗余力的,不仅想方设法了解客户的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程度、地址等基本信息,对客户的婚姻、配偶、家庭状况、疾病、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搜集也很注重。通过数据挖掘和客户行为研究,A跨国公司对大量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特定消费群体及个体的兴趣、消费习惯、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等,从而明确特定客户的特征。在此基础上,A跨国公司将客户细分为“创新型”和“保守型”两类。 细分客户类型是A跨国公司有效销售、营销和服务的基础,对于不同类型的客户,A跨国公司采用了不同的推广方式。举例来说,针对某一产品的上市推广,A跨国公司对“创新型”客户采用的是直接上门拜访方式,而对“保守型”客户则采用研讨会方式,或者是采用专家教育方式。
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考核
A跨国公司KPI系统的建立,旨在将企业的绩效指标分解到部门乃至职位,从制度上确保所有部门、岗位、人员与企业的目标一致,避免员工的实际工作与公司的战略目标脱节。 但是,如果一个医药代表达到了每年的有效拜访量的要求,但拜访的都是一些业务潜力低的客户,那也难以保证目标业务量的完成。因此,A跨国公司通过另一个KPI指标,规定对Ⅰ类客户每个月要拜访6次,对Ⅱ类客户每个月要拜访2次。这样,通过对不同级别客户拜访次数这一KPI指标的设定,保证在重要的客户身上投入相应较多的业务力量,从而引导和保证业务目标的完成。
注重执行力
其次是在执行力的中间层,基于对公司策略理解的一致性和清晰性,A跨国公司聚焦于对策略本身理解的深度,非常强调执行人员对于细节的把握程度。例如,A跨国公司通过对营销队伍的培训与工作辅导,努力让每个医药代表充分理解客户类型划分的意义。这样做的结果是,销售人员都非常主动地根据公司的类型细分标准来确定每个客户的类型,自觉地采用差异性的推广方式和销售策略。
数据分析与挖掘
A跨国公司利用先进的信息及数据库技术区分客户个体,从大量庞杂、破碎的客户资料中提炼出对公司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精确细分技术强化了A跨国公司对客户行为模式与客户价值的判断与分析能力。 A跨国公司一方面与专业数据公司合作,另一方面也借助业务终端与客户进行互动的和富有成效的沟通,并完成客户信息搜集工作。通过对这些客户信息的检索、分析、建立模型和输出等内部智能处理过程,A跨国公司形成了包含客户基本资料、消费历史、喜好以及行为预测等高度个性化的客户知识,并指导公司建立良性的客户关系。这些客户信息成为A跨国公司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