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
减少资源浪费是精益思想的核心。闲置的库存、不必要的工序、商品的不必要运输、超过需求的生产、人员的不必要调动等,所有这些都是精益思想反对和致力消除的。中国制造业要走出粗放式、高能耗的生产模式,实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精益之路,就必须向精益制造实践的先行者学习。
精益制造的价值 围绕精益,高级计划与排产技术(Adva好 Planning a好 Scheduling,APS)、全员质量管理、六希格玛等概念也应运而生。有些企业把这些概念归结在精益制造的大概念下,也有些企业认为精益属于这些概念的一部分。专为精益制造商提供企业软件解决方案的思博公司资深顾问杨君哲认为: 对于概念,关键要看企业在运用这些工具的时候以哪个为主导。 杨君哲指出,精益思想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实施精益生产后,企业库存包括成品库存、在制品库存、原材料库存都会大大降低,库存周转率、资金周转率会大幅提高,这是很多企业{词语被屏蔽}希望看到的。精益生产提倡小批量生产、及时拉动、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概念,这些生产模式会大幅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质量追溯、客户满意度、及时交货率等指标。
精益制造的现实意义 但是,过去企业有种对精益的误解: 精益太好了,不需要计算机,不需要信息化,生产现场不需要电脑来帮助我们做事情,这种现象导致企业的生产制造出现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企业外部需求变化快速,包括客户的需求、下游供应商的需求,都在不停改变,这对企业生产、物流造成非常深刻地影响,简单靠人工管理,或者人工的传统精益拉动生产,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大量数据在传统精益运作中产生,这些数据得不到积累,得不到及时地分析,很难对今后的企业改造做出评估和规划。此外,人工管理现场的成本过高也是传统精益的弊病。而且,个别企业对物流在企业运作中的追溯要求,在手工的传统精益生产条件下也无法做到。因此,在精益制造浪潮发展一段时间后,企业发现,单方面强调精益本身而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的收益十分有限。这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和运作人员不得不接受精益自动化的概念,但是,企业又不可能回到MRP的老路,自然而然产生了精益企业自动化、动态精益引擎等概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精益自动化、动态精益引擎在企业的应用成为精益制造的新浪潮就不足为奇。许多企业开始讨论精益自动化,用信息化手段指导精益生产。尽管很多企业并不了解LEA,或者不知道LEA,但实际上这些企业已经不自觉地开始应用LEA。杨君哲认为,中国很多制造企业在使用MRP、ERP等应用系统,现场用很多电子看板、追溯系统,或者扫描枪、有供应商的管理门户等等,其实都是不自觉地在应用LEA,只不过LEA的概念需要更加规范和完善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