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业工程 资讯 人物 查看内容

张宏江:借跨国企业培-人物

2012-7-23 05:56| 发布者: [db:用户名]| 查看: 451| 评论: 0

摘要:   1999年,张宏江回国加盟刚成立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此后十年间,他见证了中国软件业的成长,到今天,他已经成为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回首10年,张宏江把“对于中国软件业人才的培养”看作最有价值的成就。200 ...

  1999年,张宏江回国加盟刚成立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此后十年间,他见证了中国软件业的成长,到今天,他已经成为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回首10年,张宏江把“对于中国软件业人才的培养”看作最有价值的成就。2004年,微软亚洲研究院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世界上最热门的研究院。在张宏江看来,它所向世界证明的不是微软的成绩,而是中国的创新能力。

  2008年,张宏江被推选为奥运火炬手。7月7日,他在兰州参与了火炬接力。

  实验室里的狂欢

  我与奥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可以追溯到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会。

  当时我还在石家庄电子工业部第54研究所工作。由于电视机尚未普及,我和同事们只能挤在实验室里,围着仅有的一台电视观看比赛。尽管正值盛夏,天气特别闷热,大家也没觉得难挨,热情依旧高涨。当许海峰夺得冠军,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时,我们的激动程度绝不亚于今天在酒吧里看球的疯狂球迷。

  继汉唐之后,中国终于再度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出昂然的自信和强大的实力。同时,奥运也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友善的、自信的中华民族。

  三十年巨变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这30年,我的感触很深。1978年中国第一次引进外资,那时的我作为第一批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刚刚迈入大学的校门。作为中国复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的感觉是,今天的中国与三十年前相比已有了天渊之别。

  三十年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计算机还是很陌生的事物。而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的优势也只局限在数学、物理等传统科学领域,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当时颇具远见的**提出了“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而今,计算机真的在中国的“娃娃”中普及了。不仅如此,中国还拥有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用户规模,每年新增的IT领域的毕业生达到数十万人。

  三十年前,在中国没有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老外往往会被国人当作“珍稀动物”来对待。而今,在各个行业领域的难以计数的跨国企业都在认真思忖着:如何才能把自己变成真正的“中国公司”;人才的跨国界流动也变成稀松平常的事——在我的身边,有许多来自于美国、印度的同事,他们和我们一样努力工作、享受生活,我几乎感受不到老外“外”在哪里。

  能够在这三十年里亲历中国的变化,能够成为凝聚着“和平、友谊、进步”奥运精神的圣火的传递者,我倍感幸运。

分享至:
| 收藏

最新评论(0)

关闭

站长推荐!biaoqi_ftprevious! /1 !biaoqi_ftnext!

1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