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官方群 工业工程5000人群号 249148633
根据所服务行业的不同,机器人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特殊机器人等,我们主要讨论工业机器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现状是,机器人使用密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是低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外资品牌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不过,随着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机器人成本的不断下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2014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将达到16.67万台,其中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超过日本,达到3.2万台,约占世界总量的20%。 成本受制于进口核心零部件 从全球角度来看,目前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主要供应商,ABB、KUKA、FANUC、YASKAWA四家占据着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市场份额,美国则在军用、医疗和家政等服务机器人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而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才刚刚起步。迫于国外企业的先发优势,我国机器人企业走的是传统的模仿跟踪发展路线,依靠价格优势参与竞争,赚取微薄的利润。 不过,这一模式正面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挑战。这是因为,目前包括减速机、控制器、电机伺服系统在内的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ABB、KUKA等几家国际巨头手中,国产机器人的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机器人整机的成本很难降下来。 由于成本相比国际巨头高,而性能比较差,国产机器人的客户接受度并不高,因此,目前外资品牌在我国机器人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产品牌机器人销量仅1112台,而独资及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台,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和96%。其中,ABB、KUKA、FANUC、YASKAWA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2012年机器人销量为14470台,占53.8%的比例。 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使国产机器人企业发展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2013年,KUKA、ABB等外资企业突然掀起价格战,将出口至中国的机器人价格调低了20%-30%。这场降价风波打了国产机器人企业一个措手不及,让原本利润就微薄的行业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制造企业,比如富士康、比亚迪(002594,股吧)等企业都自行研发和生产机器人,也给国产机器人企业带来压力。不过,我国未来机器人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大而不强。和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中使用机器人的密度很低,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不小。 数据显示,全世界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韩国,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为347台;第二是日本,为339台;德国第三,251台;而中国只有21台,还不到全球平均水平55台的一半。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研究数据,2014年全球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将达到16.67万台,其中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达到3.2万台,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到2020年,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随着相关投资与补贴的逐步落实,将带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重庆等地都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以上海为例,2013年4月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获批,计划实现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集群。该园区到2017年要引进国内外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机构600家,计划招商引资额度达到200亿元,力争成为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的示范基地。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单元)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本体产品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有一定垄断性,议价能力比较强,毛利较高。而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与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毛利水平不高,但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本体市场。 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过程中,世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是机器人制造厂商以开发新型机器人和批量生产优质产品为主要目标,并由其子公司或社会上的工程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并完成交钥匙工程。 欧洲模式是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厂商自己完成。美国模式则是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 美国国内基本上不生产普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需要时机器人通常由工程公司进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完成交钥匙工程。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模式与美国接近,即本身生产的机器人较少,众多企业集中于机器人系统集成这一块。这是由于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ABB、KUKA等几家国际巨头手中、机器人本体生产成本过高所致。 不过,系统集成想做大规模并不容易。首先,系统集成企业的工作模式是非标准化的。从销售人员拿订单到项目工程师根据订单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再到安装调试人员到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最后交给客户使用,不同行业的项目都会有其特殊性,很难完全复制。如果专注于某个领域,可以获得较高的行业壁垒,然而,这个壁垒也使系统集成企业很难跨行业去扩张,因此其规模也很难上去。 另外,系统集成企业常常会面临垫资的压力。系统集成企业付款一般采用“3331”的方式,即图纸通过审核后拿到30%,发货后拿到30%,安装调试完毕后拿到30%,最后10%为质保金。按照这种付款方式,系统集成企业通常需要垫资,如果几个项目一起做,或者单个项目金额很大,系统集成企业也常常面临资金压力,从而限制其规模的扩张。 从下游应用类型来看,机器人一般可分为焊接机器人、搬运/上下料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是焊接机器人,销量由2005年的1287台增至2011年的11212台,复合增长率达43.4%,这表明国内焊接工艺对自动化或智能化装备需求很旺盛。 从产品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工业、电子制造、化学及塑料橡胶、工业机械以及金属制品等领域。汽车工业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万台/套,其中50%是应用在汽车领域。 机器人产业链中游公司情况 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相关机器人公司也备受关注。目前涉足机器人本体生产的上市公司包括新松机器人、新时达、软控股份、亚威股份、巨轮股份等,非上市公司则主要有广州数控、安徽埃夫特等。 ●作为目前受资本市场追捧的机器人概念龙头股为新松机器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拥有国家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而且公司主要高管都是搞自动控制技术出身,技术实力比较强。 ●主营电梯控制系统的新时达,最近也成为热门机器人公司。早在2013年9月1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超募资金5000万元设立机器人业务子公司。2014年1月28日,公司又公告以6亿元收购深圳众为兴100%的股份。众为兴的主营产品为运动控制系统,拥有运动控制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工业机器人正是运动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公告发布后,新时达股价连拉7个涨停,截至2月20日其股价已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停牌前翻倍。 ●亚威股份主要涉足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2013年11月13日亚威股份公告与德国徕斯公司签署协议,拟以1250万欧元购买徕斯公司部分机器人技术,与徕斯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机器人本机和进行系统自动化集成。徕斯公司是一家集机器人技术与系统自动化集成于一体的跨国公司,经过多年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践,在主要的自动化应用领域,徕斯公司能够为客户规划并实施全套自动化系统方案。 ●在非上市公司方面,则主要有广州数控、安徽埃夫特、南京埃斯顿等。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为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公司自主研制的RB系列工业机器人承载了公司数控系统产品的高品质和高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搬运、弧焊、涂胶、切割、喷漆、科研及教学、机床加工上下料等领域,以及汽车、摩托车、家电、烟草、工程机械、物流等行业。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大型物流储运设备及非标生产设备设计和制造。埃夫特机器人在奇瑞汽车等企业历经5年的苛刻考验和充分验证之后,被广泛推广到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家电行业等行业。 ●南京埃斯顿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已有7种型号在销售、3种型号在研发,其中伺服驱动、高性能控制器、核心算法、减速机、集成应用软件等核心技术、部件均自主研发制造,公司产品已应用在焊接、折弯、机床上下料、锻压、喷涂、码垛、打磨、冲压等领域。 目前涉足下游集成应用领域的上市公司包括新松机器人、博实股份、天奇股份等;非上市公司则主要有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等。 ●新松机器人为国内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系统的研发、制造。公司于2014年2月20日公告称,将和海信电器共同成立合作团队,重点在自动化工厂规划、自动仓储物流、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等方向;此次与海信电器的合作可以说是公司全面进入家电行业的开端,有助于推动公司系统解决方案在家电行业的大批量应用。 ●博实股份近年来一直在深耕产品毛利率在40%以上的石化、化工领域,拓展产品的应用范围与市场,比如煤化工。此外,该公司还向经济型搬运机器人扩展。2013年3月,公司与大股东哈工大联合开展计划课题“经济型搬运机器人开发及产业应用化研究”项目,目的是根据石化、化工、食品、饮料、饲料、冶金等行业搬运机器人的实际需求,实现经济型物流搬运机器人的关键部件的国产化和模块化设计制造。在二级市场上,博实股份的股价也随着机器人板块火热而蹿升,自2013年11月8日最低19.79元开始新一轮的启动,于2014年2月19日创下34.60元的新高,涨幅达74.84%。 ●天奇股份主要为规模化生产的汽车、家电等行业提供自动化输送及仓储系统,其自动输送系统设备市场份额全国领先。另外,公司还进军工业智能化领域,生产智能化煤炭装备,并通过对无锡天安智联科技公司进行增资,有意在智能车载、智能交通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非上市公司方面,主要有广州数控和南京埃斯顿等。目前,南京埃斯顿自动化公司已形成包括金属成型机床数控系统、金属成型机床电液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四大类产品。除在数控金属成型机床行业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外,还广泛用于各种智能专用装备制造行业,如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和电子机械等。 工业工程网 www.chinaie.net |
2020-02-17
2022-06-13
2021-12-13
2022-11-09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