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在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迅速升温,加之政策层面对工业机器人的大力倾斜,曾经以人力资源支持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已然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应用市场,而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2015年市场需求升温 机器人或迎来“黄金时代” “2014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4.55万台,同比增长35.01%。”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RII)所长陈超鹏对2014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GRII数据显示,直角坐标机器人是2014年销售量最高的工业机器人,销量高达1.8万台,同时,也是国产率最高的工业机器人。受益3C电子行业需求的快速上升,平面关节机器人是2014年增速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92%,而且,国产平面关节机器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如众为兴、东莞启帆。 基于2014年机器人行业的运行数据,GRII团队对于2015年整体市场做了全面的分析预测。“2014年汽车、电子领域仍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流,由于其基数大,增速会逐步放缓,预计2015年汽车、电子领域的增速不会超过50%。”GRII分析师张志谋表示。GRII预计,在2015年,医药、食品、非金属矿物质品行业将持续保持50%-200%的增速,不过,纺织业、造纸业增速会更快,将达到200%-400%。 “实际上,福建、浙江、山东等地龙头企业早在2013年开始采用机器人,不过多数为少量试用,但其潜在需求庞大,如今多家机器人企业已经专门推出印染机器人、铺布机器人、纱筒上下料机器人。”张志谋说道。 “2015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机器人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随着外资品牌的降价、技术人才紧缺,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2015年,随着工业机器人十三五规划出台,上市公司兼并购大戏将愈演愈烈,万亿机器人角逐大戏也随之渐入高潮。截至2014年9月,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428家,其中1~3季度就增加了175家,占到总数的41%。对于本土企业来说,这反而是一个不好的现象。 许多企业半路转行“杀进”机器人领域 东莞市普洛汇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宗保表示,以前做数控机床、自动化装备的企业大多数采用的是集成创新—即采购国外关键零部件在本土企业完成组装,这样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另一方面容易形成价格恶性竞争,长期来看,整个机器人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先进机器人技术资源、优化机器人产业环境,培育机器人民族品牌。 由于业务相近,电梯企业转型机器人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业务和机器人关联度较高,电梯企业向机器人转型具有先天优势,今年电梯类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注入机器人资产将是并购重组领域的重要看点之一。但实现工业4.0并非简单的智能化生产,更重要的是搭建工业4.0平台,实现上下游企业的系统化运作。 新时达日前公告,拟支付现金6229.15万元受让上海晓奥享荣汽车工业装备有限公司32.7850%股权,同时以现金方式增资7062.96万元,交易完成后合计持有晓奥享荣51%股权。上海晓奥享荣汽车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原系由日本国晓奥总公司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公司聚焦于为汽车工业提供柔性机器人生产线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客户主要为各大车企。 事实上,上海机电、康力电梯、博林特等电梯公司已纷纷进入到机器人领域。上海机电在2013年就布局机器人领域,公司注资入股纳博传动,形成“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三驾马车驱动的业务架构;康力电梯则在今年年初增资参股紫光优蓝40%股权,进入服务机器人,紫光优蓝主营幼教、商业导览导购服务机器人,聚焦于智能家居、教育装备、家庭健康三个领域;博林特今年3月16日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出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沈阳博林特智能高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主营工业机器人业务。 本土机器人长远发展,瞄准细分市场是关键 未来细分市场增长动力强劲,对机器人呈个性化需求,一种机型“通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总部位于广东358省道东莞厦岗繁华路段的造裕机器人格外显眼,进到园区车间可看到一排排往复机器人、六轴坐标机器人,而上到二楼工人们正在忙着装修一个偌大的机器人展厅,可以想象今后的机器人展会是不需要再像赶集一样专门抽空去赴会,而只要您经过这个路段都会被吸引进来一探繁华。 当记者问起造裕机器人掌门人叶挺先生,什么时候开始着手这个新兴行业,让人惊奇的是,叶先生在8年前就买下了台湾人经营的“造裕”品牌,并开始由传统的注塑辅机转型机器人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不过,在叶挺总经理看来,未来更大的市场版图在民用领域,随着自动化进程的推进,智能制造进入千家万户,造裕机器人正在策划百城千店模式的“造裕餐厅机器人”,有望替代人工去做那些日常性、服务性的工作。 对于整个机器人行业,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爆发可谓“管中窥豹”,新的应用行业需要新的产品,产业资源急需统筹整合。在统筹布局下,内资企业正逐步将视野投向新市场。比如,新松正试图在船舶行业中开辟一个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新市场,而在这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机器人生产企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一大批没有“金刚钻”的企业或将就此淘汰。 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表示,“想真正占领市场,最终比拼的还是核心技术。”一个用集成创新2年就能做出来的零部件,真正从源头搞懂它的原理,得5-10年。去年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目前拓野正携手德国KUKA、日本安川、日本FANUC和瑞士ABB四大机器人企业,开始全面渗透中国市场。拓野机器人已签约长沙雨花机器人产业园,而亚太(东莞)国际机器人智慧产业园的项目也尘埃落定,随着这一系列布局,拓野将展现一个由现代工业自动化学院、先进机器人研究院、先进工业机器人品牌圈组成的微型“数字化智慧城”,其中不乏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200余种产品将呈现新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多样化和系统化。 国产机器人不应只做外壳 一位机器人研究专家告诉记者:“一些企业看到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就涉足这一领域,但很多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生产能力,既无基础也无技术,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在他看来,即使是一些有备而来的企业,也基本停留在组装、仿制阶段。很多企业就是把国外的产品拆开后,按照产品构成买材料组装。“9个月间增加了175家企业,这肯定不正常。那些浑水摸鱼的企业如果只靠模仿、山寨,肯定成不了气候,反而会扰乱整个市场,甚至败坏国产机器人的名声。” 不过,对于众多业内专家来说,国产机器人目前最突出问题还是无法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尽管在过去40年,中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结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我们的研发与应用不对等,很多技术在实验室可能很完美,但在生产中暴露出各种问题。”他说,国产机器人的短板主要有二:应用系统开发不足,核心零部件缺乏。 “我们在机器人应用系统设计上的经验少。机器人不是买回来就能用,而是需要二次开发。比如焊接机器人,工厂需要开发一套焊接的应用系统,才能让它工作。”专家说,中国的很多机器人生产企业具备整机生产能力,但无法进行复杂的后期系统开发,“应用系统不仅代表技术实力,更具有高额的利润。” 来源:高工机器人、中国证券报、OFweek机器人网 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
2020-02-17
2022-06-13
2021-12-13
2022-11-09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