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及《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昨日正式发布,深圳将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领域大展拳脚,未来7年每年将投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发展,至2020年,初步形成创新活跃、配套完善、服务发达的产业体系,培育一批技术引领型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 抢占新兴产业蓝海 勇于创新的深圳,对新兴产业的触觉更为灵敏,及早规划、抢先布局,对深圳而言是应有之义。因此,深圳率先在2009年推出了互联网、新能源和生物三大产业扶持计划,随后又将此计划扩展至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大产业。 现在,随着现代传感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技术、生命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与融合创新,生产智能化和生活智慧化的深入推进,孕育产业发展新机遇,创造产业发展新需求。为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瞄准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技术和产业,重塑制造业优势。深圳及时抓住这一产业发展动向,率先出招,经多方调研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的规划需要抢抓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内经济转型的机遇,以生产方式智能化和生活方式智慧化为目标,以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为核心,以研发和产业化为支撑,以推进示范应用为牵引,优化政策环境,广聚优质资源,提升创新水平,拓展增值服务,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化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规划指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创新活跃、结构优化、规模领先、配套完善、服务发达的产业体系,培育一批技术引领型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企业,形成一批国际品牌企业,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新时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将深圳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 规划在分析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高端集聚”、“拓展现代制造服务”、“优化产业生态环境”等五大主要任务;确定了“工业机器人跨越、服务机器人孵化、可穿戴设备创新、智能检测仪器培育、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支撑、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提升、重大应用示范推广、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等八项重大工程;从组织、政策、资金、人才和空间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支持核心技术攻关 规划先行,配套政策则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昨日颁布的《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强调学科性、连续性、前瞻性、系统性、可实施性,共分10个部分,39条。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配套政策系统性强,提出要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各方面内容。 综观整个配套政策,不难发现,扶持政策强调自主创新,提出要支持促进创新能力提升、鼓励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实施产业标准战略等政策措施。 同时,配套政策力推培育发展企业主体,提出要引进企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支持申请国际认证,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在加强产业空间保障上,则提出要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依托园区引进项目等政策措施。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配套政策强调要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出要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住房保障、设立院士和博士后站点、吸引创业人才和团队、逐步建立人才支撑体系、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等政策措施。 扶持政策有多项创新 以往的产业扶持政策多是设立产业基金,通过无偿补助、贴息等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这一次,深圳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开展多元组合扶持方式。有关负责人透露,扶持基金不再仅仅是直接给予企业补助,而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拟组建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并购参股等,支持开展创新模式贷款,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担保,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资本市场融资等。 深圳还将加强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工艺及产品,提高绿色化及自动化水平,推动传统优势行业智能化发展等。此外,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上,深圳将扶持培育应用市场,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环境的宣传推广力度,推动产业联盟发展,支持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 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领先优势明显 在新兴产业上率先发力,是深圳抢占蓝海的一贯做法。昨日获悉,深圳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等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2013年产业增加值达200亿元,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尤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上千家企业集聚于深圳,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整个产业呈跃然爆发之势。 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这些产业听起来都很酷炫,对于这些全新的产业,深圳不断推进发展深度和广度,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集群,并开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用亮点纷呈形容深圳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的表现并不为过。在机器人领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人机界面等技术全国领先,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3年产业规模约180亿元。可穿戴设备领域,深圳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拥有从传感器、柔性原件、交互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条,一批企业在国内率先推出智能手表、健康配件等可穿戴设备,新产品和新业态不断涌现,集聚了上千家相关企业,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智能装备领域,激光自动焊接设备、线路板三维检测设备国内名列前茅,生命信息检测仪器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华大基因两款第二代基因测序仪在全国首次获批,理邦公司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血气生化分析仪成功上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惊人。受益于深圳这个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深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48.1%。截至2013年底,深圳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相关领域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30个,工程实验室1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公共服务平台7个。 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已投入运营,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研究支撑体系初步建立。深圳组建了国内首个机器人产学研资联盟,积极开展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多传感器融合、人机交互、智能控制、能量管理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较大突破,机器视觉、智能信息处理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专家分析,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得益于深圳雄厚的产业基础。深圳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59.5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作为国内首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创意设计业优势明显,其中工业设计占全国份额的60%;作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微电机集聚地,深圳先进制造业实现规模化发展,2013年产业增加值达4163亿元,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技术支撑。 不可忽视的是,深圳及周边地区产业发达,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加快培育发展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工业工程网 www.chinaie.net |
2020-02-17
2022-06-13
2021-12-13
2022-11-09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