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官方群 工业工程5000人群号 249148633
工业4.0本质是实现“智能工厂” 在工业4.0描绘的智能工厂中,固定的生产线概念消失了,采取了动态的、有机的模块化生产方式。 工业4.0,其实就是实现“智能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半期,由蒸汽机实现工厂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期,用电力来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后半期,通过电气和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 工业4.0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实现新的制造方式。信息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网紧密连接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工业4.0报告中描述的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指从事作业的机器人(工作站)能够通过网络实时访问有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自主切换生产方式以及更换生产材料,从而调整成为最匹配模式的生产作业。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能够实现为每个客户、每个产品采取不同的设计、零部件构成、产品订单、生产计划、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杜绝整个链条中的浪费环节。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之前或者生产过程中,都能够随时变更最初的设计方案。 例如,目前的汽车生产主要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工艺流程进行的生产线生产方式。尽管也存在一些混流生产方式,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在由众多机械组成的生产线上进行,所以不会实现产品设计的多样化。管理这些生产线的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原本应该带给生产线更多的灵活性,但是受到构成生产线的众多机械的硬件制约,无法发挥出更多的功能,作用极为有限。同时,在不同生产线上操作的工人分布于各个车间,他们不掌握整个生产流程,所以也只能发挥出在某项固定工作上的作用。这样一来,很难实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工业4.0描绘的智能工厂中,固定的生产线概念消失了,采取了可以动态、有机地重新构成的模块化生产方式。 例如,生产模块可以视为一个“信息物理系统”,正在进行装配的汽车能够自律地在生产模块间穿梭,接受所需的装配作业。其中,如果某车型的零部件供给环节出现瓶颈,系统能够及时调度其他车型的生产资源或者零部件,继续进行生产。也就是为每个车型自律性地选择适合的生产模块,进行动态地装配作业。在这种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下,可以发挥出MES原本的综合管理功能,能够动态管理设计、装配、测试等整个生产流程,既保证了生产设备的运转效率,又可以使生产种类实现多样化。 工业4.0首要目标是工厂标准化 以往,我们听到的大多是“产品的标准化”,而德国工业4.0将推广“工厂的标准化”。 德国工业影响力的一个侧面就是“标准化”。PLC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IEC61131-3(PLCopen)主要是来自德国企业;通信领域普及的CAN、Profibus以及EtherCAT也全都诞生于德国。 工业4.0工作组认为,推行工业4.0需要在8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其中第一个领域就是“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标准化工作主要围绕智能工厂生态链上各个环节制定合作机制,确定哪些信息可被用来交换。为此,工业4.0将制定一揽子共同标准,使合作机制成为可能,并通过一系列标准(如关于成本、可用性和资源消耗的标准)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以往,我们听到的大多是“产品的标准化”,而德国工业4.0将推广“工厂的标准化”,借助智能工厂的标准化,将制造业生产模式推广到国际市场,以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市场化效率,继续保持德国工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工业4.0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如何借鉴工业4.0,尤其是工业4.0中的标准化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沙皮) 智能拖地机器人,云鲸 NARWAL |
2020-02-17
2022-06-13
2021-12-13
2022-11-09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