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官方群 工业工程5000人群号 249148633
如同曾经的光伏业,中国急速发展的机器人行业也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 在28日举行的2016中国(广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与会的官员和企业代表们讨论了一份名为《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讨论稿)的文件。这份文件旨在规范日趋火热的机器人产业,防止产生“虚火”。 文件提出了对机器人整机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集成企业多方面的要求,包括生产设施、设备、检测和校准、技术创新、产品以及人员方面的规范。如对整机企业,要求至少应该拥有运动测试仪、三坐标检测仪、耐压仪、接地电阻测试仪、气密性测试仪等检测设备。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6月22日宣布,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比上年增长12%,达到24.8万台,连续3年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增长17%,达到6.7万台,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中国工程院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屈贤明称,一项市场调查显示,企业界对“机器换人”的意愿强烈。被调查企业中,64.2%的企业具有强烈意愿,有14.5%的企业正在做“机器换人”准备。 目前,中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36台机器人,是德国和日本的十分之一。潜在需求空间极大。 地方政府发起的大规模补贴政策促成了机器人企业大规模的涌现。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邹生介绍,该省对机器人企业进行销售奖励,卖出去一台奖励价格的15%。对于使用机器人的厂家,只要买了,减员增效,也会得到15%的补贴,如果使用本土机器人,最高可以领到补贴30%。该项政策带动了去年广东省销售1800多台机器人,发出补贴1亿多元。 但在地方政府热情补贴驱使下,各地出现了机器人企业一窝蜂而上的混乱局面,甚至出现了虚设机器人骗取补贴的情况。邹生介绍,该省近期统计机器人企业时,各地上报了上万家企业,去除水分后,发现只有159家算是真正的机器人企业,其他企业根本没在做机器人。 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程德斌认为,目前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存在优质产能缺乏、落后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使用的机器人,70%来自进口,而国产的机器人,70%的零部件来自进口。能够盈利的机器人企业很少,几乎没有,依靠补贴存活。 针对机器人产业的落后状况,中国企业正展开跨国收购,意图实现跨越式发展,引人注目的有美的收购德国库卡、汉德资本收购意大利Gimatic,也有万丰科技、埃夫特、中国南车等企业收购不同国家的机器人产业相关业务。 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也在引发争议。部分专家呼吁,吸取光伏产业和电动车行业经验教训,政府逐年降低对机器人企业补贴,不过有官员认为,“市场刚开始,谈补贴过度问题为时尚早。” 工业工程网 www.chinaie.net |
2020-02-17
2022-06-13
2021-12-13
2022-11-09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