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仅仅就我自己个人的理解讲一下“IE的前生和今世”:
1、最先基础IE起源于美国,仅仅也就是基础IE。
2、日本人学习了基础IE,而且创造出了JIT这个武器并取得了成功,虽然实际上JIT和基础IE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基础IE是一门技术,而JIT是理念。
3、JIT、生产革新、品质圈、QC手法、快速环模、5S、CELL等等一系列日本的工业手法的运用使得日本企业受到世界的瞩目和研究。但是日本本土企业在意识里没有将以上内容和IE发生很重的关系,IE仅仅是和以上有并列关系的手法之一,一般仅仅指基础IE。
4、日本企业以外的企业,尤其是美国在研究日本企业以上如JIT、生产革新、品质圈、QC手法、快速环模、5S、CELL,无论美国人的目的如何,都将日本的JIT、生产革新、品质圈、QC手法、快速环模、5S、CELL等等手法归入了“现代IE”。
5、中国的IE教育也是以美国为蓝本进行,所以现代IE的概念也是如此来的。而在日本公司JIT还是JIT,几乎没有“精益生产”这样说法。
6、现在的IE就是一群看似没有关系的东西拼凑在一起,所以有人学习时就会迷茫。其实,IE本来就不是一门课程或者专业,他仅仅是一套工作中的手法,而且手法与手法之间没有推论上的联系。日本企业发明这些手法的时候是用最通俗的语言去传播其中奥妙,手法传授最终的目的并不在于手法本身,而是透过日常工作中对手法的运用使每一个工作的人都具有“改善”的意识。
7、IE的未来,只有真正掌握了改善意识的人,才能不拘泥于任何手法,甚至自创手法。
欢迎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
在工厂里面,除了基础IE方面的工作,也就是工时制定和效率管理是毫无争议的由IE完成,其他的工作,包括生产线的改善都并非IE的“专营”工作。做PMC由专门的生产管理;做SOP有生产技术、有PE去做;管控品质的工作有QC、QA去做;做改善有生产革新、改善专员、改善小组等;做5S有用行政部门去完成的……IE的工作如此的不稳固,有时我不知道,到底是IE抢夺了别人的工作岗位,还是IE被别人抢夺了工作岗位。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IE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一点点浮躁的影子。他们急迫的想把IE打造成为一个万能的工具。
从某一个方面而言,IE不仅仅工厂里面的一堆手法的集成,在商业的意义上,它同时又是一个产业,无论大学的研究还是教育,无论是出书还是培训班,无论顾问公司还是改善公司,它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产业。以前有段时间我认为,ISO体系其实就应该叫做ISO公司,它是中国企业在世界工业领域集体话语权的消失的体现,外国人掌握了话语权,于是把ISO变成了产业。为什么韩非子“法天下”的理论不能成为企业的标准,“法天下”不就是ISO,标准的武器、标准的钱币、就连养牛都有标准的“法天下”,其实就是ISO,只是我们没有地方说理。
---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