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准化和数据化的一点思考
很多时候在比较本土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差距时,最大的体会在于标准化和数据化这两个基本体征的距离!
做IE的人喜欢对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动作进行分析,分析,改进,再分析,再改进.其目的不外乎找到最好的流程标准和作业标准,这两个东西之间又互相影响和关联.一个简单的人力资源普通员工的招聘流程,当你试图真正去控制每一个流程环节上的节点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建立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建立又依赖于数据.也许可以这么说,在那些百年老店管理程序纷繁复杂的背后,其实是试图对一切变异因素的掌握和控制,以使输出的结果最优!倘若再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这里面反映的其实是西方分析为核心的文化内核的具体体现.而东方,更喜欢归纳,比如,道德经三千字可以将宇宙归纳出来,而万物变化最后就几个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离开东西方文化和哲学习惯的差异不谈,回到标准化和数据化的主题,在实践中,两个要素并不仅仅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这里面隐含一个假设,就是如果不建立标准,就会产生不一致,产生不可控制的问题,产生质量的缺陷,所以一定要有标准.不管是管理程序的标准还是具体一个作业的标准.这个假设尽管有一定的问题,但总体上看来还是正确的,能够对现实工作发挥指导意义.另外一个假设是大量的标准如果没有数据来衡量就不能称为标准.这个假设同样体现了一种分析的思维,即,工业生产领域需要的是定量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而不是定性的.(而我们的民企国企更喜欢定性的方法).以上的分析大概能够让人们明白为什么东西方在企业管理上的差距会这么大?
标准化还包括了经验总结的因素在其中,一个作业标准或者流程标准的建立往往是在经历了错误的教训之后.所以,标准也是有成本的,如果不实施标准成本就会更高.这就是标准的意义.看看三鹿的下场,任何人会明白,标准的成本有多高!!而数据化也包含了另外一个重大功能,就是决策的支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异常,找出规律,从而去更好的管理这是一切有成就的企业非常推崇的一种管理习惯,这种习惯的保持可以使我们随时对企业的把握和管理更有信心,而且可以将时间缩短到分钟级别.
可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标准有时候会成为问题.怎么说呢,现在的世界和潮流,变化,快速变化,以十倍光速变化是一个主题.市场在变化,而标准是相对固化的东西,如果不随变化而改善,那么,曾经用来防止错误,提高效率的标准流程就会变为阻挡企业前进的沉默的杀手!!!很多欧美的老牌企业所患的大企业病,其实就是来自这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药方在哪里呢?还是数据化!
不能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标准化是无意义甚至负意义的,随市场变化本身就要求有一整套监控变化的数据系统.企业要有高灵敏的探知外部变化的能力,这个能力需要企业树立一种持续改善的文化,一种持续变革的文化,一种速度文化,一种类似蝙蝠发射雷达波一样的能力知觉.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数据系统的完整和全面.
企业,真正掌握了标准化和数据化,成功就在眼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