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催生本地的一些物流公司做得更大、更强。同样,全球领先的物流企业,都到中国市场来寻求发展,那么,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也应该寻求机会到海外市场去发展,共同服务于中国本土的制造业,也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我们物流企业的一份贡献。所以说,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中国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国际化发展问题。
中国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
关于物流企业的定义,或者它的各种解释,应该说版本很多。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物流企业决不是单纯的货运代理企业、仓储企业或运输企业。
我们把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与运输、仓储、货代企业进行了差异比较分类。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种企业类型为仓储企业,客户类型为中小型企业,业务类型主要是仓储服务。其核心服务能力,就是利用信息化的仓储资源,高效率、低成本提供信息查询及货物查取的能力。第二种企业类型为运输企业,客户类型也为中小型企业,主要进行运输服务。其核心服务能力,就是利用先进的运输技术,更高效、安全、经济地实现货物位移的能力。第三种企业类型为货运代理企业,客户类型为大中型企业,主要进行门到门运输服务。其核心服务能力,就是以多式联运服务为核心,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的能力。第四种企业类型为物流企业,客户类型为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其核心服务能力,就是以供应链组织者的角色整合系统资源,提供集成化物流服务的能力。
这四类企业,既雷同又有本质区别。仓储企业更多的集中在仓储服务环节。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货运代理企业做到它的最高端,到了它的最高境界,就像是在完成一项门到门的多式联运。但是,即使门到门的多式联运做好了,也并不代表就是一个物流公司,或者至少不能代表是一个好的物流公司,也纯粹是一个货运代理企业。
这四类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但是最困难的是打造一个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可以看到,低成本服务所对应的是一种低端服务,大部分小型企业所需要的是一种低成本服务,而这种服务往往可替代性很强。中国的道路运输企业完全处在这个低成本可替代区,所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标准化的服务。也就是说,道路运输企业会越做越难,无休止的降价。而现在油费一年要升好几个点,但很少看到公路运输企业每年的道路运输费用还会涨价。核心的问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服务是一种标准服务,而且这种标准服务可替代性太强。
第二种是门到门服务,所对应的运输模式更多的是多式联运。两种以上的运输模式的组合是多式联运,这包括了国际多式联运。中型的制造业可能已经从标准服务需求到门到门服务需求,再进一步可能会到供应链管理服务需求。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能为客户提供一种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往往是跨国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所具备的能力。
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包括中部地区的物流企业,应更多的逃离低成本可替代服务这个领域,更多的向门到门服务和增值服务去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有可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到底是什么?在传统层面(成本效应)上来说,从事有效组织和控制供应链资源,通过集成服务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也就是说,A物流企业要和B物流企业进行竞争的话,最起码的传统层次是成本效益。也就只有把规模做得更大,才有可能降低单位成本,而效益就来自单位成本的降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物流企业当中,有更高层面的价值效益,就是以供应链整合协作为基础,在系统内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内容,达到为客户创造价值、系统整体获益的目的。
我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说物流企业要更多的考虑为客户创造价值。如果是为客户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最终收益的话,这种物流企业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我们创立了比较时髦的红海和蓝海两种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如果在红海模式里,我们的起始目的或者说营销手段,是在为客户降低成本。你要去争取这个客户,你肯定会说我的成本一定比另外一家公司低,客户才有可能把他的活交给你做。所以说你这个营销的起点是在客户降低成本。那么,为客户降低成本,就必须有相对的价格优势,而不仅要有价格优势的具备,企业又要取得赢利,那必须是你自身有规模优势,或者你自身有成本优势。在蓝海模式中,可能它的营销起点是在对客户说一个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是有内容的,因为你在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就需要有绝对领先于你的竞争对手的理念,并且必须是持续领先,持续创新。这就是我们描绘的物流企业红海和蓝海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目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