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创造价值的。价值的创造是一个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一个链条。一辆汽车的生产过程就是由千百个创造不同价值的环节所组成。从价值链的角度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关系。
企业供应链关系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质量、成本与市场竞争力。一辆整车是由几百个不同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按汽车价值链的次序共同生产完成,其中一个环节的问题会影响到{词语被屏蔽}所有环节的效率。因此,现代生产企业越来越关心所谓的供应链一体化问题。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是从协同的立场出发,来考虑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分工合作及其利益关系问题,在利益趋同的基础上,一体化的供应链会产生最小成本、最好质量的产品,从而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可能是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公司在1989年之后进行的供应链关系的变革。在整个八十年代期间,克莱斯勒公司的汽车产量及其利润率与他的主要竞争对手福特与通用公司的相比,都处于不断下降的地步。同期,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却步步为营,不断地进入美国的本土市场,例如丰田、尼桑汽车以及本田汽车,都在这个时期在美国建立自己的制造与销售基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为此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对日本本田公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本田公司的供应链关系。尽管对研究的结果有不同的看法,但研究结果最终导致了克莱斯勒的决策层发动了一场深刻的供应链关系的改革。
改革的成果是令人信服的。改革前克莱斯勒公司一辆新款汽车的研发时间平均为234周,改革后缩短至166周;改革前克莱斯勒公司车均利润是250美元,改革后一辆车的平均利润增至2110美元;改革前克莱斯勒的资产利润率低于福特与通用汽车平均二个百分点,改革后资产利润率平均高于上两个公司四个百分点。克莱斯勒成为美国最具盈利性的汽车制造公司。
我们把改革前克莱斯勒公司的供应链关系与日本本田公司的供应链关系做一个比较:
以上两种供应链关系模式的比较反映了两个汽车制造商供应链关系一体化上的差别,前者不是一个一体化的供应链关系,而后者是一个一体化的供应链关系。在本田汽车的模式中,供应商有稳定的利益关系,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关心汽车最终的市场效应,有创新的动力,而在克莱斯勒的模式中,供应商只是一个给老板打临时工的角色。
1989年克莱斯勒开始对其供应链关系的改革,其核心模式称为score--供应链成本降低计划(supplier cost reduction effort)。这个改革的主要几个内容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稳定供应商的利益关系、鼓励供应商更多地参与汽车生产的全过程,奖励供应商的创新活动与建议。
经过改革,在1994年,克莱斯勒形成了自己的新的供应链关系,下表反映了这两个不同供应链关系的差别:
score计划的实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实施开始的头两年,1991-1992年间,这项行动**生了875个改进生产的新建议,每年降低成本约1.7亿美元,1994年,供应商提供了3786个新的建议,降低成本5.04亿美元,至1995年底,克莱斯勒公司共实施了5300多个新的建议,节省了17亿美元的开支。
如果说,非一体化的供应链关系是一种类似合同承包制的商业模式的话,那么,一体化供应链关系则是一种类似股份制的商业合作形式。
从理论上说,究竟什么是一体化的供应链关系呢?以下是一体化供应链关系的几个基本要素:
①.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利益趋同;
②.供应商参与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③.生产商协同供应商一体参与市场竞争;
④.生产商与供应商分享双方的长期发展战略。
供应链关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业务流程上的概念,即从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仓储、运输到售后服务,在整个业务链条上企业如何取得最佳的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另一层则是竞争战略上的概念,即在与相对等的竞争对手进行市场争夺的时候,如何组织最佳规模的一体化生产经营、协同作战的集团军,获得竞争优势。这两个层面的供应链关系,一个侧重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重组,一个则侧重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重组。克莱斯勒供应链关系改造是以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的改革为核心,带动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环节改造的整体价值创造过程的变革。
从某种意义上说,供应链关系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企业协同竞争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而不需要与{词语被屏蔽}企业进行合作。当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候,企业价值创造的环节就越多,企业供应链关系的环节就越来越复杂。如何完善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的关系,使之产生更大的效率,这是远比生产与销售活动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一体化的企业供应链体系能给企业带来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规模越大的企业,越面临改造其供应链关系的任务。对于进入了wto的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实施一体化的供应链战略是新形势下竞争战略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