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低价格支持我国工商企业的竞争力,然而随着环境的改变,物资、劳动力消耗的节约潜力已经很有限。对企业而言,物流成了第三利润源泉。完善的物流将起到减少企业内部运作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的作用。采用第三方物流策划、管理与运作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第三方物流业务逐步形成一个巨大市场。?
第三方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
“第三方物流‘服务(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欧美提出。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出“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一词。“第三方物流‘服务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而产生的。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对效率的追求,使得在组织之间的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将自己不熟悉的业务分包给其他社会组织承担。正因为如此,一些条件较好的,原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开始拓展自己的传统业务,进入物流系统,逐步成长为能够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即“第三方物流‘。我国2001年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第三方物流主要特征如下:
首先,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需方的物流运作形式。根据物流运作主体的不同,可将物流的运作模式划分为第一方物流是由卖方、生产者或供应方组织的物流;第二方物流是由买方、销售者组织的物流;第三方物流实际上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而言的,通过与第一、二方合作来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其次,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式的服务。第三方物流有别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只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而第三方物流则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第三,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的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对象一般都较少,只有一家或数家,服务时间却较长。这是因为需求方的业务流程各不一样,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流动的,因而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应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制。
第四,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信息共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合作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实现一体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方物流出现的必要条件。
第五,客户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动机在于降低成本,寻求增值服务等。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方式有整体外包供应链物流业务、聘请物流公司来管理运作企业自有物流资产设备等形式。但本质上是合作双方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在信息共享下,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其业务触及到了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远远超越了与客户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形成了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与供给状况
第三方物流需求状况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巨大。第三方物流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我国第三方物流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并且主要来自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几大行业,如家电、电子、医药等与消费者有直接联系的企业。企业目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工商企业目前外包的主要是销售物流业务,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我国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主要是“分包‘,即将不同的物流业务或同样的物流业务分割开来,交给不同的企业来承担,采取总代理的方式外包物流业务的还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物流运作被人为地分离开来,尤其是商业系统,物流系统的优化难以实现。
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份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4%为供货方,13%由企业自己执行,第三方参与的比例仅为13%;而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和成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也仅为21%。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工商企业的物流业务仍以自营为主。
第三方物流的供给状况
随着物流热的兴起,我国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着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整体水平还不高,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还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像宝供、中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储运总公司这样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虽已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但它们的传统运输、仓储业务仍占较大比重,第三方物流的功能还不完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比重不大。
从提供服务的对象来看,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大部分物流企业,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还没有质的提高,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
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
客户企业方面
对传统物流模式依赖性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现代物流只是在少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和边远省份,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还未真正起步。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物流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也还很低。据测算,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自营物流退出困难。一是沉没成本问题,就是企业在退出某一行业时,其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不能被转卖或只能以低价转卖,造成的不可收回的资本损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工商企业都是自营物流的,即“自产自销,零售自采‘。具体表现为生产和零售企业纷纷建库、买车、修路,从而形成了较大的物流设施存量,如工业企业中拥有汽车队53%,仓库59%,机械化装卸设施34%,铁路专线3%;商业企业则分别占到70%、80%、25%、5%。由于各企业都从自身角度出发经营物流活动,因此,从全社会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生产零售企业建设的物流设施存在着总量过剩、结构失调等问题,有的甚至具有极强的专用性,如企业专用铁路线。当生产零售企业打算退出物流领域而采取物流外包时,这些物流设施很难或只能以低价转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沉没成本。二是冗员较多。设有物流部门的企业,由于仓储、运输等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纳了不少冗员。企业退出物流领域意味着大批员工被解雇,但国有企业解雇职工时,需要支付退职金、解雇工资等。在国有企业效益不高情况下,这笔费用企业很难承担。
第三方物流企业方面
规模普遍偏小。规模经济是生产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揭示了生产规模和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产品、数量增减和产品单位成本高低之间的关系。据调查,2001年中国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259人(而美国这一数字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占36%),从事公路运输企业平均运营车辆为1.43辆,超过百辆的只有极少数。而据对美国不同规模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统计表明:年销售额在小于200亿美元、200亿-500亿美元、500亿-1250亿美元、1250亿美元以上的物流企业,其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0.45%、8.73%、7.36%、3.4%。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远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规模不足以满足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自营物流仍就会成为客户考虑的方式。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第三方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对物流管理的研究和创新;另一方面由于还没有制定统一行业标准,也不可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运作模式、经营业绩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这就使得客户企业选择外包与自营物流时没有比较参照可言。这就严重限制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功能单一,增殖服务薄弱。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由传统运输、仓储和物资购销企业转型而来,大多数设施比较简单,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等传统业务上,与之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殖服务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无法提供真正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缺乏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撑。一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网络不健全,与能力过剩的传统仓储业、运输业缺乏合作;二是物流供应商对互联网、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利用率底,信息反馈能力有限,与客户企业缺乏合作,双方不能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等。
外部环境方面
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物流的许多活动被人为割裂,难以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部门化、区域化特征,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局面造成了企业物流经济规模和投资回报预期降低。
法律环境亟待完善。我国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在物流市场主体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的统一、违规的责任追究等无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物流人才匮乏。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教育,各大学都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并在全社会开展了物流配送职业教育,不少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大学仅有10所左右,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物流职业教育则更加贫乏,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作为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促进社会化物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迫在眉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客户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