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提出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和转移的速度加快、领域拓宽、规模扩大、层次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竞争力较强的特色经济,形成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由于这种变化造成了地区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增强,产业结构趋同的状况有所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物流活动的环境条件,并在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产生了新的依托通道、枢纽的网络化、规模化物流需求,从而导致区域物流发展格局的变化。
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对物流发展格局的影响在于,物流系统要支持四大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在完善区域之间的通道化物流网络系统,以及区域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区域网络化物流服务格局,以便不断降低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经济要素流动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活动效率,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2005年国家启动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长期影响我国整体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和服务组织的发展。
对于西部物流而言,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基础是与中部、东部联系的运输通道的建设,以及西部内部完善的物流基础网络系统的建设。对于东北地区物流发展,以大连为中心的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建设加快,在运输通道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建设的支持下,物流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为深化改革和开放市场奠定物流服务系统功能基础创造了基础条件。2005年,中部地区更重视运输枢纽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努力提升物流组织与辐射能力,再配合一些区域性物流服务企业的引进和发展,物流服务系统正在构建承东启西的基础桥梁。东部沿海发达的出口加工工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催生了港口向大型化发展,以及以港口为依托的外贸物流组织服务的创新,突出的是保税物流园区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建设和快速发展,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流服务基础。
针对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此背景下,物流的发展重点就是资源开发物流环境建设,提高资源的辐射半径,并为高效率开发资源提供物流成本与效率保障。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较好,装备制造业也有较好的基础,物流的发展重点就是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所需要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及支持装备工业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环境与服务系统的建设。中部地区的产业重点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流通组织服务,为此,物流的重点就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配送服务系统,就是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与服务的发展,以及支撑以中部和组织核心的大流通产业发展的区域物流网络系统的建设;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就是保持既有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拓展国内市场,国际物流和辐射国内的物流系统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2005年,城市**通运输系统建设与发展思路的确立,对城市物流系统向高效率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1至3小时交通圈的建设,加快了城市**通的一体化步伐,大大提升了城市物流效率;城际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启动,为快速物流发展创造了空间;城市间运输通道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为城市间物流组织分工营造了布局条件。
国家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思路是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而且,强调了保持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这种政策导向,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将逐步摆脱过去盲目的“跟风‘发展模式,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将更加紧密贴近。
(作者:汪鸣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