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上,最早的供应链融资方案是2005年JP摩根收购了美国一家物流公司,利用物流网络来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随后渣打银行也利用自己开发的模型设置供应链企业的信用值,不再使用传统担保。供应链融资是跨国银行尤其是外资跨国银行的创新业务,也是他们进入中国经营金融业务的法宝之一。2006年末,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就供应链融资展开合作,围绕这一业务的需求和前景,研讨了买方和供应商的驱动和准入、装船前/后融资模式、IT平台开发和客户支持模式等各项内容。中国工商银行更是直接与国际零售业翘楚沃尔玛合作,推出了专门针对其供应商的“融资解决方案”。浦发、深发展、民生、招商等银行也已争相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经过两年实践和探索,目前我国各家金融机构推出供应链融资方案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类型一:保兑仓融资服务方案。保兑仓融资(又称融通仓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承兑银行)与经销商(承兑申请人,买方)、仓储商(保兑物流企业)、供货商(卖方)四方通过合作协议,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以贸易中的物权担保、抵押监管为保证,而开展的特定金融服务。
类型二:代理监管融资服务方案。代理监管融资,是指金融机构委托大型生产或销售企业,利用外包担保方式,对其配套的物流企业进行金融监管,再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结算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务。由于我国金融融资体系基本采用抵押融资代理模式,但是这些供应链服务企业由于缺乏长期固定资产而造成抵押物不足,以致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支持,仅靠自有资金维持,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速度。代理监管融资正是针对我国服务类中小物流企业现状而设计的,当他们处在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供应链管理要求时,金融机构对缺少抵押物的下游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融资,解决物流服务类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类型三:保理融资服务方案。保理融资又称“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即:卖方(供货商)将应收账款卖给金融机构。保理融资与其它融资最大的不同是金融机构采用无追索权的买断行为,只要承购了应收账款,在信用限额内,金融机构必须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损失。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趋势要
判断供应链融资方案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必须基于以下三点考量:其一,我国的商业信用状况。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过大,企业之间资金相互拖欠严重,三角债盛行,市场交易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无效成本巨大。其二,考虑到我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在供应链发展水平方面,我国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在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处于主导或核心地位的企业并不多,多数是国际跨国公司的加工企业和与之在国内服务的配套企业,要想主导国际供应链的走向,还需要长期努力。其三,满足融资双方的不同要求。在我国,作为供应链融资双方当事人———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在融资时所考虑的重点和要求有较大差异。金融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考虑的是安全、流动、赢利三者的统一,所以对融资本身的程序、抵押或担保方式、融资企业资信状况等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并将融资中的综合服务作为发展的重点。而融资企业考虑是需求、成本和效益之间的联系,当现金流出现困难时只考虑获得融资,追求是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资本利用率。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偏差,可行的融资方案,必须满足出资和融资双方不同要求,寻找其结合点。
正是考虑到我国上述国情,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的供应链融资方案在融资功能、运行模式、担保方式等项内容将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之一:融资模式的整合与扩展。
跳出传统银行承兑和抵押贷款的思维,通过整合与扩展,将融资方案打造成一种与供应链时代相适应的融资模式,是2008年物流金融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保兑仓作为联结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它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新桥梁,也将金融机构有机地融入产业供应链体系之中,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金融服务提供者。笔者认为,作为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供应链融资方案———保兑仓融资模式,今年将向以下两个方面扩展:
其一,融资与监管的整合。金融机构直接授予仓储企业一定信贷额度,仓储企业通过输出管理,派人员对货主企业的原料或成品实施抵押监管,银行凭仓储企业指令放款。金融机构授予保兑仓一定的授信额度后,只负责监督和调控授信额度,具体融资事宜完全由保兑仓自行决定。保兑仓直接同需要融资的客户企业接触、沟通和谈判,代表金融机构同需要融资企业签订融资合同和监管服务协议,向企业提供抵押融资的同时,对企业抵押的货物提供仓储监管服务,从而将申请融资和货物监管两项任务整合操作,再造一种仓储货物融资模式,提高了抵押融资业务的运作效率。
其二,仓储与使用的整合。在授信额度内,融资企业在货物仓储期间需要的补库和出库的仓单和凭证,由金融机构的审核,改为保兑仓的确认,即保兑仓确认的过程就是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的过程,中间省去了金融机构逐笔确认和处理环节,缩短补库和出库操作的周期,在保证金融机构融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融资企业产销供应链运作效率。
变化之二:单项融资功能向综合服务功能过渡。
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分析,保理融资是一项金融创新业务,而这种金融创新业务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存在融资无法收回的风险。保理融资是无追索权的买断行为,金融机构买断出口商应收账款,便成为货款债权人,同时也承担了原先由企业承担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风险。“安全第一”历来是金融机构经营的指导思想,尤其是现在,我国几大商业银行在重组上市之后,减少不良资产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保理融资所面临的正是我国金融机构当前极力回避的风险。在我国出现保理融资业务“企业热、银行冷”的现象就源于此,它也是制约保理融资在我国发展的瓶颈所在。既然保理融资风险体现在收购企业应收账款方面上,那么,我国保理融资的未来走向应向非融资综合服务业务方面发展,即保理融资的最后结果———收购企业应收账款将更多作为一种承诺的概念而非现实的业务。如同现在流行的期货交易,其交易最后结果是期货的到期交割,但是在全部交易中,最终进行交割的不到交易量3%,到期交割多数是作为期货交易的概念使用,而很少实际操作。这也正是期货快速发展的原因和魅力所在。所以未来保理融资方案发展趋势是:围绕应收账款所展开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必须明白,保理融资先要按照协议规定适当选择保理的某些服务项目。只有在企业履行规定义务,接受一定服务后,才能真正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保障。保理融资不是单一贷款业务,而是金融机构综合服务业务。
变化之三:担保方式的转变。
与供应链融资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未来我国在融资担保方面将会发生两个明显转变:其
一,信用担保向外包担保转变。在我国传统融资担保主要分为人(主要是指法人)和物的担保,其中物的担保就是最常用的抵押和质押,而人的担保主要是指政府、官方信贷机构、金融机构开出的保函,即信用担保。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直接为企业融资担保已经不多见,更多是通过出台政策来间接体现。在我国金融机构信用担保虽然比较常见,但是其实质不是化解而是转嫁金融风险,随着我国金融机构改制进程加快,金融机构对信用担保方式发生了转变,更多是通过金融结算和金融创新来实现。所以从构建供应链融资下的担保体系来看,外保担保替代传统信用担保已成为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其二,狭义担保方式向广义的担保方式转变。不管是抵押、质押还是信用担保,物还是人的担保,都可归为狭义的担保。如果从担保的目的分析,担保是为保证融资时金融资产的安全,如果能找到一个不需要物和人来进行担保也能防范和化解融资的金融风险的方式,那么,它也应属于担保方式的范畴,故称之为服务担保,是广义上担保。服务担保是指金融机构提供的综合融资服务项目,包括:资产评估、财务服务与分析、不良资产处理等一系列融资服务。这些综合融资服务项目开展的好与坏,决定了供应链融资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期限。四因素决定供应链融资方案长期共存展
望未来,四个因素决定了我国现行供应链融资方案将长期存在。首先,国内物流经济发展迅猛。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供应链的进程不会改变,供应链融资将会保持平稳较高增长。其次,中国的诚信机制建立仍需一定时间。在诚信机制的不完善、而融资却供需双方两旺等因素决定下,预示本文介绍的供应链融资方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三,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金融系统的不断改革,银行的操作越来越市场化,出于安全的考虑,会有针对性使用不同的融资方案。第四,我国供应链企业扩大业务的需要。在我国企业在融入全球供应链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兼并和重组而不断发展壮大,而有效的金融支持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基于以上的判断,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供应链融资方案的设计,推动供应链融资的良性发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