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材料管理的现状</p>
1、事业单位的材料与企业的材料不同。一方面表现在事业单位材料采购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具有一定的无偿性。材料的使用一般也是无偿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材料构成和分类较之企业也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专业业务用材料、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其使用的目的主要用于事业单位的专业业务活动如教学、科研、文艺演出等活动。当然也有一部分用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
2、材料管理机构的多头管理。事业单位的存货大多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到人”的管理责任制。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量设置相应的仓储量及管理人员,分管明细账的登记工作。而材料总帐则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管理。形成了责任人、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多元化管理的格局。而实际上却没有一个真正发挥作用的综合协调部门。又由于材料管理归属于各职能部门,但其使用又主要集中于专业业务活动上,容易造成材料流动与财务核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专业部门使用相互脱节的状态,导致无人关心、无人负责,致使账实不符,材料流失。
3、材料的流动性。材料不比固定资产,它是单位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备的实物资产,经常处于不断的耗用或重置之中,是单位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一年内耗用或转换为现金及其它资产,具有时效性和潜在损失的可能性,且金额在单位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事业单位材料管理的难度较大。
4、材料明细分类不规范、核算不健全。各事业单位的材料明细账往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明细帐户的设置带有很强的主观意志性,如学校只设“教材、药品、工具”等明细账,而大量的材料却没有建账,如办公用品、清洁卫生用品、教学用品等。而这些材料的耗用并无计划、无记录、无核算,更无账可查,致使相当一部分材料成为账外之物,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浪费。
5、长期不进行材料的盘点,随意处置材料的情况时有发生。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材料盘点制度,或者有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偶尔为应付检查也作一定的盘点,但清查中出现的问题既没有重视,也未予解决。由于长期不盘点,对材料的实际情况不清楚,各部门擅自处理材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无偿赠送,有的拿回家用,有的变卖,所得价款进了小金库或落入个人手中。
加强事业单位材料管理的对策
1、领导重视,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材料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意识是搞好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难以落实。要克服那种口头上、形式上的重视,要把材料管理当作关系到事业单位事业计划的完成,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费的节约的高度来认识,从单位主管领导到职能部门到管理人员都要有统一的认识。
2、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对材料管理普遍实行的是分类归口管理模式,这一方法有它的优点,但应加上并特别强调“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要有效地克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等管理中的诸多弊端就要强调对材料的“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成立以主管领导为首,各分管领导及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监督部门参加的材料管理机构。该机构是事业单位整个材料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材料统一管理的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在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及管理下,由财务部门、职能部门、保管人、使用部门、使用人等分工负责,形成既有分工负责,又有统一管理的管理体系。
3、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材料的管理制度,从购买、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到转让、对外投资、盘点,都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对一些价值较高的材料,贵重材料要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对材料的转让、对外投资、盘点,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关,确保材料的安全、完整。同时,还要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科学确定材料的库存量,避免闲置、重复采购和浪费的现象。
4、加强事业单位材料的财务核算及管理。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对材料的采购、入库、领用等情况,及时进行核算、入帐;对对外投资、转让要严格把关,根据真实的情况登记入帐;对盘盈盘亏的材料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对事业性与经营性材料要分别核算。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中应明确规定材料的计价方法,包括材料增加的计价及材料减少的计价方法,确保核算口径一致。
加强事业单位材料的管理是一项涉及部门多、管理周期长、任务艰巨的工作、这就要求在单位主管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材料计划采购、合理使用、高效节能。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改进管理
上一文章:电子产品的焊接问题
下一文章:采购考核指标与库存的关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