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提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凭借其资本和管理优势,加快了对我国物流市场的进入步伐,我国物流市场格局也因此而发生改变,高端物流市场逐步从国有、外资、民营三分天下的多方垄断向外资独家垄断演化,而这也成为国家基于整体安全、公平竞争、{词语被屏蔽}福利的考虑对其加以必要规制的理由。
【深层分析】
一、规模化民营物流企业--外资抢占国内市场的重要跳板
1.我国物流市场的整体格局:高、中、低端市场并存
物流行业的结构特点是由特定{词语被屏蔽}经济环境下所产生的需求所决定的,而物流需求的层次性相应地决定了物流供给的层次,进而形成了细分的不同层次的市场。我国物流市场按照服务对象和物流供给特点的差异,可细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呈现出金字塔型的结构特征(如图1所示)。

--零担专线:低端物流市场的供给主体。处于金字塔最底端的是数量众多的零担专线(一种以单一或少数几条线路为载体的零担经营模式,部分地方称之为托运部、货代等)。零担专线主要以广泛布局的货运场站为依托,服务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生产及商贸流通企业零散、低水平的物流需求。由于经营主体数量庞大,承载着我国绝大多数的物流量,成为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的主导形式。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零担专线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且数量众多,为抢夺有限的货源相互间激烈竞争,经营零散粗放,缺乏集约和网络经营的优势,整体运输效率、服务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除专线外,以城市快递业务为主的各类小型快递企业也是低端市场的主要供给主体。
--初具规模的中型物流企业:中型客户群及中端市场的供给主体。处于金字塔中部的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优势的中型物流企业(包括快递、零担、以及部分综合物流企业)。主要服务于介于规模化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客户群的物流需求。总体数量仍相对有限,市场份额较低,难以成为网络化运输市场的主导。此类企业运作灵活且处于成长期,相对于单条或少数几条线路运营的零担专线,具有一定的集约化、网络化运输优势。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规模和实力仍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差,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支撑,物流效率、服务质量和水平尚待提升,距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存在较大差距。
--规模化、网络化的物流企业:大型生产及商贸企业高端、集约、多样化物流需求的供给主体。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规模化的零担、快递及综合物流企业。此类企业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物流及运输网络,并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网络的有效调整、优化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络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优势,通过不断延伸其服务范围,逐步向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服务。这类企业代表着我国物流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数量较少,承载的运输量相对有限,现阶段仍难以成为我国物流市场的主导。
2.“三分天下‘:高端物流市场的竞争结构
目前,我国的高端物流市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
一是规模化的民营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快递、零担、综合物流等领域。较为典型的如顺丰速运、宅急送、佳吉快运、宝供物流,以及已经被外资收购的华宇、佳宇等。此类企业运作机制相对灵活,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信息手段以及客户资源的优势,但在发展中却受制于资金、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影响了其规模的进一步拓展及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国际竞争实力尚待提高。
二是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综合物流、快递领域。飞口中远物流、招商局物流、中国邮政(EMS)等。此类企业具有相对坚实的发展基础,依托国有企业的背景,使其在网络扩展、资金融通、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由于其内部运行机制不灵活,现代管理制度仍相对欠缺,其整体竞争实力仍较为薄弱,且数量相对有限,难以成为我国物流行业的主导。
三是规模化的外资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FedEx)、UPS、DHL、TNT等跨国物流企业,依托长期的积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跨国物流企业具有较强的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和国际化运作的优势。
在“三分天下‘的高端物流市场,各方都具有{词语被屏蔽}方无法复制的优势,同时也具有天生的劣势。国有物流企业具有政策、资源的优势,也具有内在机制僵化的劣势;民营物流企业具有灵活运作的优势,但又具有在资金、政策等相关资源上的劣势;外资企业具有管理、技术、资本运作上的优势,但又具有在国内网络拓展上的劣势。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下,实力相对弱小的民营物流企业成为外资物流企业进入并逐步主导我国物流市场的重要跳板。
3.外资并购的对象:具备较强网络运作优势的民营物流企业
--高端物流市场是外资抢夺的主要服务领域。外资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其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于高端市场:即规模化的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包括跨国企业)的一体化、多样化的物流需求,而在这一市场层次中,与之形成竞争的主要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规模化民营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而处于金字塔中部和底部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和专线企业由于其服务对象与外资物流企业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与之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网络资源是外资并购的主要目的。网络是物流企业实现高效、集约经营的重要基础,而外资物流企业进入我国最缺乏的就是网络资源。虽然外资具有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但由于缺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的支撑,使其难以有效扩展国内的物流市场。因此,并购国内具有一定网络优势的物流企业,成为其快速形成完善的物流网络的最佳途径。
--规模化的民营物流企业是外资并购的主要对象。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优势的物流企业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大型民营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而国有物流企业由于具有相关政策的优势,目前经营及运作情况相对较好,同时对外资并购有一定程度的**,因此,外资将并购的对象锁定为规模化的民营物流企业。规模化的民营物流企业虽经过长期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网络资源,但由于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管理技术落后,发展面临重重挑战,面临“虎视眈眈‘的外资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也有意将其网络资源“套现‘,出售给外资企业。
二、高端物流市场的垄断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终极目标
1.集约经营、寡头垄断--高端物流市场特定的竞争格局
从产业经济学和政府管制理论来看,网络型产业一般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集约化的供给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的优势。物流行业是极具网络化特点的产业,随着网络的逐步扩大,其网络的外部经济将逐步显现,从而带来企业规模、市场占有份额的不断扩大,而这又进一步促使企业运作中的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密度经济的实现,从而极大地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正是网络化的特性促使物流行业不断地走向集约。物流业的网络特性更突出体现在高端市场领域。相对来看,中、低端物流市场由于需求相对零散,需求层次较低,供给主体较多。物流需求方选择性的增多,导致市场较难促成物流需求的集约化、规模化,从而造成市场的分割和零散;而高端物流市场需求相对集中且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流供给的门槛,相对有限的供给主体能够有效保证需求的集中,从而为集约化,网络化的运作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发达国家物流市场结构来看,高端物流市场(如国际快递、综合物流等)基本都处于少数几家企业占据主导、相互间竞争合作的“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美国前4家大型物流企业占据了市场分额的50%,澳大利亚前3家物流企业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正是由于高端物流市场固有的自然垄断的特性,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对其实行必要的规制:一方面既要促使产业保持适度集中,以有效发挥其集约化、规模化优势,另一方面又必须防止产业形成垄断而损害{词语被屏蔽}福利,维持产业集约的结构和有效竞争的格局是政府必须同时兼顾的目标。
2.联邦快递“巨额亏损‘的背后--垄断市场的序幕
外资物流企业收购国内物流企业,获得完善的网络资源后,借助其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及国际资本运作的优势,采取各种手段(包括不正当竞争),不断打压竞争对手,抢占国内市场,核心目的就在于形成对高端物流市场的垄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集约和网络化的优势,并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现阶段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剑指我国快递市场的联邦快递。借助其收购大田获得宝贵的国内网络资源,联邦快递借助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开始在我国进行扩张,而降价似乎成为其扩张的主要手段。自2007年6月正式进入国内快递市场以来,联邦快递已实行了3次大规模的降价,至2008年6月,其整体降幅较2007年进入国内市场之初约下降了70%,而在同一时期,由于成本的高涨,联邦快递将美国国内和美国出口快件的费用却提高了6.9%。联邦快递这种凶猛降价、甚至低于成本亏损运营的直接目的就是打压与之竞争的民营快递企业,以抢占我国快递市场的份额。这一措施确实立竿见影,虽然联邦快递每个月仍要承受巨额亏损(据国内民营快递企业测算,其亏损额高达每月约5000万元),但其市场份额却不断增加。据联邦快递2008年9月份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印度、英国和加拿大4个国家国内快件量同比增长10%。而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市场则不断萎缩,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顺丰速运2007年亏损高达2000万元(公司成立15年来首次出现亏损),2008年上半年又亏损接近1200万元。
抢占市场份额并不是联邦快递的最终目的,主导或者说垄断整个快递市场才是其最终目标。因为只有主导市场,才能借助其垄断地位,实行垄断价格以弥补其市场份额拓展时的巨额损失,否则目前的巨额亏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外资下一步的目标
从联邦快递的垄断序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外资物流企业完成了对各种类型的民营物流企业的围剿后,外资会在对民营物流企业原有市场抢占的基础上,借助民营物流企业长期积累和扩展的网络及{词语被屏蔽}关系资源,在国内实行大规模的扩张,并将矛头直接指向惟一能够对其形成竞争态势的国有物流企业。
目前在高端物流市场领域,不同业务领域的外资企业基本都已通过对民营物流企业的收购,完成了国内网络的拓展。在快递领域,美国联邦快递通过收购大田已经将服务网络覆盖到了220个城市,而在运输及综合物流领域,荷兰TNT通过收购华宇获得了遍布全国近550个大中城市的货运网络,美国耶路公司(YRC)也通过收购上海佳宇完成了国内网络的拓展。而下一步,占据政策优势的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将切实感到外资紧逼的寒冬,客户资源、市场份额的流失将不可避免,外资物流企业最终将全面主导我国的高端物流市场。
4.垄断高端物流市场--握住我国物流发展的未来
外资企业对高端物流市场的垄断实际上是形成了一个末端的闸口,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现阶段以中小型生产和商贸企业的中、低端物流需求为主的需求结构,将逐步转变为以大型企业高端物流需求为主的结构,而外资凭借其对高端市场的主导,从而形成未来对我国整个物流市场的垄断。通过对高端物流市场的垄断,握住了我国物流市场的未来。
三、政府如何有所作为
1.建立外资对物流产业并购及损害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建立完善外资对我国物流产业并购及损害的预警机制: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映物流市场竞争状态以及外资对物流市场控制态势的指标体系,并设定相关标准;其次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跟踪,尤其是对外资大规模的并购进行深入跟踪,分析其潜在影响及产业损害,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三是要健全信息来源渠道,建立与国内物流企业合理沟通的平台。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通过法律、行政措施等手段对外资的恶意并购、及市场垄断行为进行必要的规制。一是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为契机对其加以完善,对外资的低价倾销、恶意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约束:二是以2008年8月施行的《反垄断法》,对外资企业以垄断市场为目的的并购,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三是细化2006年国家6部委制定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增加对于市场层次性的考虑,并逐步将物流行业的并购纳入监管视野。
2.有针对性的扶持国内物流企业有序发展
国内物流企业发展滞后,除市场需求因素外,市场环境、政策等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民营物流企业在融资、网络拓展、税收政策、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方面仍面临较多的障碍,制约了企业的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运作,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对其发展给予鼓励。从扶持的对象来看,主要应针对两个层次:一是高端物流市场的国有及民营物流企业,尤其是机制灵活的民营物流企业,这是目前外资并购的主要对象,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二是中端物流市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规模的物流企业,这是未来向高端市场转化的重要后备力量。从扶持手段来看,主要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环境建设。打破行业、地区、运输方式间的体制壁垒,为物流一体化运作创造外部条件,强化物流市场监管,加快物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二是消除固有政策的制约,主要集中在物流税收政策、物流企业融资政策等。三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大型物流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资助和补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我国的物流市场绝不是我国物流企业的独有市场,而是全球物流企业的共有市场,外资进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对于外资通过不正当竞争谋求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垄断,并掌控整个国家正常运转赖以支撑的物流体系,无论是从物流效率、{词语被屏蔽}公共利益,还是**的角度,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是一个共同参与、利益分享、有效竞争、集约高效物流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