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城市圈的形成被公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和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中国已经跨进了“城市化加速期‘的门槛,城市化率在增长的过程中,给中国的城市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可以预见,我国经济的这一快速发展过程不仅会面临市场过剩,而且还会逐步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和经济要素的过剩,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也将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流通领域与消费领域。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物流中心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转变有重要意义。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的建设
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是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词语被屏蔽}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任何产品和劳务必定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在此范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额和营业额就是该产品和劳务的限界值。城市化水平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反过来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城市化,促进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充分满足{词语被屏蔽}需求,提高{词语被屏蔽}分工协作水平,也会促进金融、服务等{词语被屏蔽}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商业和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商品流通体系。未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其中城市化起主导作用。可以预见,在今后20-50年内我国发展中以城市化为中心的物流中心将会成为物流产业增长点的核心之一。
二、城市物流中心建设的弊端主要是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
物流中心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地区间区域市场封锁的存在却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如我国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地区间市场封锁的问题,即地方政府采取具有保护性和倾斜性的行政、经济及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过本地区的商品流通过程进行**和干扰。我国大部分区域都存在着地区流转量小,市场辐射能力萎缩的问题。
商品流通过程中形成地区市场封锁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由于有中央地方、政府、企业等若干经济主体利益交织在一起,对物流中心的影响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现为:
地区市场封锁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一是工业和农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结构不合理;三是产业结构趋同化。这种不合理性降低了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减少了商品流通的相对规模,使物流中心的生存空间受到相当挤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保护了本地区企业占用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增加了物流中心开展业务的难度,削弱了物流中心所可能带来的比较利益。而且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规模功能的不完善,无法缓和及调节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矛盾,影响和调整生产消费结构的作用也未充分实现,物流中心打破和冲开地区封锁的难度相对增大,从而说明形成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物流中心的外部条件是欠缺的。
三、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布局和规划
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区域划分原则是应该按“经济区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虽然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可能出现某种重合和一致,但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区域不象行政区域划分有着明确具体的界限,经济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是一条过渡带,这形成了经济区域的开放性。他们之间的另外一个差别是行政区划分常以自然地势、人口数量。物产富饶程度、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行政管理作用等因素为依据,他具有相对长期的稳定性,而经济区域的发展表现得相当活跃。
物流中心如果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计划区域的资料更易于收集,容易为政府所关注和支持,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即强化了行政干预力量,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的作用。尤其是对物流中心这样的企业化组织来讲,市场化运作会受到严重制约。按经济区域发展物流中心则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和布局条件、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在物流中心的完整性和开放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