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概念自1979年引入我国,到发展今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企业关注的焦点。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物流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并且进一步认识到物流的发展需要物流的需求方深化对物流的理解,需要物流供给方提供适合客户需求的优质服务,需要政府对物流的发展适当的政策引导……以上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对我国当前物流的现状及若干理论问题作一个较为全面且深入的探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作如下研究。
物流的研究方法
物流虽然是流通中具有经济机能(企业中的经营机能)的物理活动,但它的产生不是理论研究的结果,而是从{词语被屏蔽}经济、企业经营的需求中派生出的概念。
物流是跨学科的概念,但多少与一般跨学科理论不同的是,物流没有原来的基础领域。作为一般的跨学科理论,如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融合自然科学的人类学成为人文经济学,但其基础还是经济学的范畴。又如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融合产生经济地理学,其基础是地理学,这些学科均存在原本的基础理论。而物流理论,却没有任何学科基础。因此,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利用各自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物流,形成了形式上的跨学科理论。其结果导致了物流与{词语被屏蔽}理论不同,各学科的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对于一个相对抽象的定义进行解释,也就形成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均没有一个完整、准确并能够得到大家公认的统一概念。
对于物流的研究,从目前看,最早提出对物流进行整合的是货物装卸搬运领域的专家。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改善作业环境,专家们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对物流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因此,在物流的研究方法中,工程学是重要的手段。
其次,物流的研究方法是流通经济学。其研究领域集中在物流成本、流通效率、流通标准化、流通过程中实物运动的现代化问题等等。即处于从{词语被屏蔽}角度看物流的位置。
与此相对,对物流的研究还包括市场营销学(经营管理学)。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研究物流对生产、销售的影响。同时,物流管理也是物流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生产性的测定、物流网络的构筑、物流管理组织的建立以及战略信息系统等方面。
物流的另一种研究方法是以交通经济、运输经济、运输产业作为基础。这是因为,物流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很强的运输色彩,道路、港口、机场等设施的不足,导致大规模地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基础设施的衔接就成为物流的研究对象,而有些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的说法就不足为奇了。同时,由于运输成本在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运输企业的经营问题,也就作为物流问题开始研究。所以说,交通经济学、运输产业学对物流的研究也有重要影响。
再有就是信息科学对物流的影响。为了把物流系统中分散的各种职能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从最初的系统分析、设计到各种功能效率的改善,信息系统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对于物流的研究,产业组织学、心理学、城市工程学、会计学、贸易学等的专家学者都有所建树。
以上研究均对于物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物流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具有独立理论的体系还未建立;同时,虽然有各种领域的专家对物流进行研究,但真正能够集成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的物流专家还凤毛麟角,仍旧是各自的研究思想独立存在。
但是,不论如何,物流的本质是货物的运动,因此,它不外乎具有三方面的内容:
物体的移动;使物体移动的活动和技术;使以上能够成立的条件,如基础设施。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理论80年代末起源于英国,90年代初进入美国。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也开始谈论第三方物流,并且很多物流企业逐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但是,从国外资料看,第三方物流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第三方物流是指为第一方生产企业和第二方消费企业服务的中间服务商,即专业的物流企业;另一种解释是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自己运作物流业务,第二方物流是指物流企业提供诸如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企业,而第三方物流则是指专业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作者认为,从我国目前物流企业的规模以及生产及流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来看,采用第二种解释更能准确反映第三方物流内涵。因为,我国物流刚刚开始起步,物流企业的规模、资金能力、运作经验、网络及信息系统等还远远满足不了货主企业的要求。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实力为货主企业重新构筑、设计物流系统并提供全部物流服务。反观货主企业,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模式以及企业间相互信用体系的尚未建立,使得货主企业的物流需求也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服务上,即集中在第二方物流服务上。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还不会占主导地位。所以,物流企业应当在如何提供更优质的第二方物流服务上下功夫。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在国外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阶段,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整个物流服务中,第三方物流的比重也并未占到绝对优势。据较为乐观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产值在整个物流服务的产值中仅占34.4%,而欧共体国家平均水平为20%。这说明,有必要重新认识定义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指导企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支柱产业与产业支柱
近几年,全国各级政府都在规划地区物流发展纲要或制定物流基地规划,在规划中往往都把物流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几大支柱产业之一,将物流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最近作者对我国交通运输仓储业在GDP中的比重做了一些测算,发现即使是深圳、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交通运输仓储业在GDP中的比重也不过3-4%(含客运收入),有些城市甚至低于第一产业的贡献。更为有趣的是交通运输业在GDP中的比重近几年还在下降。虽然这些数据中不包括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自有物流的数据,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些趋势。从这一趋势可以看出,物流在我国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还远没有形成。作者认为,物流作为第三产业,他的功能是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服务的,他的利润源泉来自于服务对象,来自于服务对象产业由于物流业的服务使其成本降低而产生利润的让渡。因此,与其把物流称作支柱产业,不如把其成为产业的支柱更为准确,也更容易被{词语被屏蔽}产业所接受、所重视。虽然只是字词位置的变化,但我想其产生的意义则完全不同。
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做出
第三利润源及物流成本的核算
第三利润源理论来自于日本学者西则修的着作。我国的很多企业和一些研究学者在引用这一概念时,忽略了其利润的来源,以为物流可以像生产企业一样直接创造利润。其结果作为物流的需求方则不断要求物流供应方降低价格,压低成本,以减少物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最终导致我国物流价格特别是干线运输和仓储价格连年下降,直接影响了物流对GDP贡献,使得很多国有大型物流企业退出这一领域,或将物流设施设备转租给个人经营,使物流企业的规模逐渐减小。
我国已经加入WTO,外资物流企业已经或正在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中国物流企业的相对弱小化是不利于中国与外资企业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竞争。而规模的相对弱小,利润水平的低下,也不利于物流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用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去改造、提升企业的水平,最终在竞争中败给外资企业或被兼并收购。因此,作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扶持中小物流企业的政策措施,同时作为理论界也应当参照国外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尽快计算出我国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找出我国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真正原因,使物流企业真正具有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和实力。
根据笔者依照中国统计年鉴的初步计算,我国交通运输、仓储价格实际上近几年是在逐年下降,而根据目前通常使用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9—20%以及交通运输仓储费用在GDP中比重仅为2—4%(此数字根据统计年鉴统计范围企业数据算出,不包括生产及流通企业自有物流费用)这一说法,可以看出以上两组数据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这一差距的产生是否也包括工业领域和流通领域中大量产品的积压而导致库存费用增加,并最终引起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例的加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上问题作进一步的计算、研究,为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寻找一条正确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