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物流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家电市场正从供不应求到产能过剩,行业利润从暴利到微利,产品从简单到丰富,家电行业领域也经历了激烈的竞争。在当今原材料的挖潜性将近枯竭的情况下,家电企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转向另一个利润源泉――物流领域竞争。
目前家电制造企业每年都要压缩3%-5%的物流费用,而一压再压的物流成本直接转嫁给了第三方物流公司,不利于提高本行业物流服务质量,而家电物流的运量虽然很大,但这个块蛋糕却并不好吃。
压力:物流费用缩水 服务商苦苦维持
家电产品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不同企业产品质量差异逐渐缩小。再加上近年来,家电产品价格逐年走低,家电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在当今原材料价格成本将难以再压缩的情况下,家电企业要在市场上获得较强的竞争力,企业目光转向了降低物流费用。
目前家电产品在城市市场日趋饱和,增长前景在广阔的农村腹地,要配合家电企业覆盖尽可能多的目标市场,在现在扭曲的运输价格体系下物流企业的压力相当大的,目前很多家电物流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障碍:家电业缺乏物流外包意识
家电物流虽有了成熟的运用模式,但当前家电物流外包的程度还不够,只要物流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就应外包给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目前家电物流外包还存在许多障碍因素。
首先,是家电生产企业有较大的物流能力。目前家电生产企业中78%的企业拥有车队,74%拥有仓库,35%拥有机械化装卸设备,3%拥有铁路专用线。物流外包就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其次,家电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认识不深。主要是对第三方物流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缺乏信心。
外资公司通常认为,找一个好而且能够长远合作的物流供应商很重要,所以外资公司会很主动地寻找:谁能完成我的物流要求?而国内企业选择物流商时,往往注重价格之类的比较实际的东西。运价一压再压,使物流企业很难提供到优质的物流服务。但事实上,一个好的系统创造的效益远远超过这些眼前利益。
趋势:组建家电流通业的“联合舰队‘
据统计,目前整个家电业的现状是,原材料的制造成本占总成本的53%,营销成本则占据了46%的比例,这样一算下来物流成本就少得可怜。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营销成本,一味的将物流费用转嫁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是妙招。只有打破区域、行业**,迅速在国内建成覆盖全国的家电流通业的“联合舰队‘,结成产销联盟,用信息技术实现“无缝链接‘,才能真正地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
在物流市场运作上结成联盟,将是中国家电业在面对过度竞争和行业亏损困境下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围,也将成为中国未来家电流通的主渠道。联盟将形成整体的供应链,大幅降低企业的流通成本,多家厂商共用一个物流中心和供应链,避免生产企业分别建立各自的物流中心造成的资源、人力、资金的浪费。
家电制造企业利用流通渠道的能力不应当不看成渠道竞争力,因为渠道竞争力是个系统竞争力,如果没有支撑流通业背后的物流以及准确的需求信息流等基础要素能力提升的话,渠道竞争力将是空泛的。
调查需求的预测能力应该是渠道的最大功能之一,但是目前中国整个家电渠道的需求预测能力都比较差,没有历史消费数据的沉淀,更没有对整个销售客户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地开发,所以,零售渠道对制造业的指导能力非常有限。
制企业刚刚从蒙头制造不问需求的跑道上苏醒过来,企业缺少产品研发的需求基础,这种结果导致整个产业链条发展方向的模糊,流通与制造这对拖拍伙伴每一年都在为前一年的需求做校准,这样的产业生活方式导致了{词语被屏蔽}资源的巨大浪费。
看商业流通渠道竞争力的真正标志不是渠道商开了多少家门店,而真正要看的是渠道的商业风险承担能力以及账期的缩短能力,这才是渠道真正成熟的表现,渠道商的商业风险承担能力可以降低整个产业链的运营风险,因为可以确定的大宗采购量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在商业企业里显现,可以在制造商手里显现,同时供应商同样也可以分享这样的成果。
中国流通企业已经在尝试以大规模采购为主的商业风险承担方式,但是,这种商业风险的承担能力仍然处在非常粗放的阶段,零售商主要在靠超低的产品价格去化解自己手中的商业风险,而不是靠功能需求的对路来化解风险。价格仅仅是满足需求的一个因素,适销对路的功能是满足需求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中国所有的家电渠道商做的都还不够,要从功能需求方面化解渠道的商业风险的最大依靠就是零售商的销售数据的研究,而从中国渠道商的基本面来看,我们的商业企业既没有给制造商回馈需求数据,自己也没有很好地使用这些数据,这是渠道竞争力薄弱的真正原因。
现代家电连锁业态的发展目前仍然没有给中国家电的渠道能力提升带来大的改观,因为它们目前所改变的仅仅是店态,背后的物流配送能力没有根本改变,物流还是中国家电流通的重要瓶颈。没有现代的第三方物流产业、流通企业没有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能力,从工厂到家庭之间的仓库就像高楼的楼梯一样,众多物流转折处都形成了众多的仓库,物流时滞太长是耗费整个行业效率的黑洞。当然,需求的偏差更是延长了物流的时间,反过来沉淀的货物又影响了制造企业的开发,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家电领域制造企业与商业企业的运营重点放在了库存产品的处理上而不是新需求的开发上。这种状况彻底改变的前提是需求预测的准确以及物流产业的充分发育。
中国制造与连锁流通企业的关系从现代连锁业态的产生开始就一直处在激烈的震荡中,这种状况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为需求不对路以及物流时间过长导致产品利润空间狭小,制造与流通因为需求预测与物流的**还会把运营重点放在现有微薄利润的争夺上,而不是去做能为双方增值的“产品蛋糕‘上。现代连锁被制造企业当成了敲骨吸髓的角色就是对这种流通困境的直接反映,所以说中国家电渠道竞争力的提高是改变影响制造与流通的一些根本性的像物流、信息流等软硬件的基础设施上,而不像现在这样对现有流通资源的使用能力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