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近几年,我国经济连续保持着超过10%的增长速度,带动了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广,流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与消费在时间、空间方面出现了矛盾:如“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生产分散、消费集中”等。这些矛盾都要靠商品流通的多渠道来解决。相对于商品从生产者—消费者的直接流通而言,产销分离的间接流通(生产者—产地采购批发商—中转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更加注重对生产企业内部资源的最优配置,帮助企业解决产销矛盾,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发展。
在我国,物流业的规模被广泛认为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是企业除降低成本消耗、提供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但就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来看,“多、小、散、弱”的特点仍然比较明显。笔者曾经在《南方周末》上读到这样的消息:国内近200万家中小运输企业挣扎在亏损边缘,多头分割的管理、昂贵的税费、运能的膨胀,使许多本土企业只能靠压低司机工资、超载、{词语被屏蔽}等手段来“节约成本”,这种不得已的短期行为,正严重地损害着物流业未来的健康。高额的运营成本,使得升级乏力的本土物流业只能在简单劳动的层面上进行着资本的原始积累,失去了未来的方向。本土物流企业的孱弱,使得它们所服务的国内企业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按照国际通行的{词语被屏蔽}物流费用占GDP比率计算,2005年,中国该比率高达18.6%——这意味着每100元GDP产值中,就需付出近20元的物流成本。而在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一比率仅为10%,甚至8%。
对于邮政来说,若想做好对现代企业的物流服务,自身首先要成为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变“依从于企业做物流”为“打造自身,成为先进、高效的物流企业”。笔者认为,当前,邮政企业只是接触了“物流”的概念,在设施和装备上虽然粗具规模,但是在管理质量、运行效率和效益上与市场衔接得并不紧密。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在邮政物流发展初期,有些单位通过不断加大投入,为当地企业搞运输或者配送,用较高的成本换回了一些业务收入;而就在邮政单位为企业运送的各类货物中,有些本来就是这些企业要通过邮政渠道,以包裹等邮件形式邮寄的,对于邮政来说,这无疑是打乱了自身的业务结构。所以,随着经验的积累,邮政物流要有越来越强的成本意识,变单一的运输为全过程服务;变以竞价为主的恶性竞争为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良性竞争;变被动接受运输任务为主动提出“一体化服务方案”;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配套设施上。物流业具有投入大、回报慢的特点,但是发展一体化物流,必须依赖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笔者曾经到过几个邮政物流邮件处理中心。这些物流邮件处理中心的生产场地比较简陋,都是密封不是很严的仓库,邮件的搬运方式仍然是原始的手工操作,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也与实际工作不完全同步。这些都使邮政企业在竞争中无法形成优势,发展缺乏后劲;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生产环境根本无法满足客户对货物温度、湿度、通风等仓储条件的要求,就更不用说继续使用邮政的{词语被屏蔽}延伸服务了。
发展现代物流还应加强物流组织过程的信息处理功能,为物流活动的开展提供网络化、信息化支持,可以通过搭载邮政信息平台,建设物流电子信息网络;在配送过程中采用通信手段随时了解客户需求,运用自动化分拣设备及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科技手段缩短交货时间、提高交货准确率,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发展现代物流体现在分工协作。在完整的物流链中,物流服务连接着制造业与销售业,强调物流服务企业要向它的上游或者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同他们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邮政物流企业可以尝试企业间的分工协作,进一步减少运营成本。
当前,各生产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有报道称,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0%的企业认为:应该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委托给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处理,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在内蒙古自治区,“蒙牛”和“伊利”两家知名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的物流部门,但其业务比较单一,且附属于公司内的某一项业务,发展空间较小。而对于大多数无力开拓内部物流的中小企业来说,选择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一定是最佳选择。
所以,邮政物流还需规范技术标准,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加快邮政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最终建立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以通信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以政府指导和企业运营作为产业发展主动力,以农副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