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保税区物流业的几点建议
管理高效、通关便捷是世界上物流中心的共同特点,妥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对保税区的货物监管模式进行改革,建设快速通关系统。
首先,在保税区的海关监管区域内,货物在企业、仓库之间流转,应实行向海关进行电子资料备案的自由流通,区内货物流通免征流通环节税;经海关批准,允许保税区企业在国内{词语被屏蔽}保税区进行异地备案;允许保税区内企业同时经营加工制造、仓储物流、国际贸易、商品展销、研发等业务;对於保税区内着名的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引进二手设备供区内使用时免除装运前检验,只实施到货检验。对大型物流企业应实行分级管理,即报即办,优先报验。
其次,对区内重点物流企业,应积极实行“集中定期报关、分批出货”等一系列海关监管措施,方便企业运作和服务客户。也就是说,允许监管货物先集中报关,後分批出区,也可以先登记分批出区,後合并一次性报关。在这方面,宁波保税区海关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据了解,随着宁波保税区的发展,区内加工贸易企业向区外(包括向国内{词语被屏蔽}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销售货物日益增多,部分企业特别是IT企业因批次多、批量少,需要频繁往返办理海关通关手续。宁波保税区海关根据守法便利和监管有效相结合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重点IT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允许其向宁波保税区海关申请适用集中报关模式;海关根据企业资信情况、生産经营情况和企业办理海关事务资信记录,审核企业的集中报关资格,实行“集中报关”的新型监管方式。在该模式下,经审核同意授予集中报关资格的企业,其运往非保税区的区内生産産品经宁波保税区海关批准同意即可先运出区,只要在规定的时限内集中办理正式报关手续即可。
第三,适应保税区内采购中心业务需要,简化海关对样品进出保税区的手续和程式。妥善解决保税区之间货物按照转关程式办理,而监管仓货物还不能直接进保税区拼装的问题,对保税区与监管仓之间的物流建立一种更简便的海关监管手续。与此相适应,海关对区内的不同企业评定信用等级,实行风险管理,“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特点和在保税区的经营运作的实际,对不同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分类管理,分类跟踪,给予不同的通关待遇。
--文章来源:互联网
上一文章:物流的整合与标准化建设
下一文章:无线应用将爲流通业带来什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