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休假、节日聚餐、出国学习,跟那些硬邦邦的、定下了就很难突破的“硬工资”相比,“软待遇”如今成为求职者找工作时关注的重要因素。看似只是公司为了“拉拢”员工而给出的“小恩小惠”,但是精明的职场人算算,这些零零碎碎的“软待遇”加起来,折合成现金的话,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而且在这种人文关怀的大环境里,工作起来也让人更有活力和动力。
在昨天朝阳人才市场举办的一场综合招聘会上,记者发现,很多公司都打出温情脉脉的“软待遇”,以此来吸引求职者。比如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就把这些人文关怀写得清清楚楚,并且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可安排完善的培训计划,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缴纳各种保险,组织节日聚餐,配发工服。深圳一家眼镜公司的北京分公司也打出了“3个月带薪培训和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优秀员工将提供每年出国学习的机会,达到内部规定可申请调户深圳……”等一系列吸引求职者的广告语。而最近在首都体育馆举办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北京一家技贸公司的招聘启事上也注明:员工有机会参加国际展览会,签正式合同、上保险,公司设福利食堂,用餐价格低廉,提供四人间宿舍,暖气、空调、淋浴齐全。
一家公司的招聘代表告诉记者,在近期的招聘过程中,他们也发现,现在的求职者越发注重企业给予职工的软性待遇。很多求职者来咨询时,开口就问的并不只是月薪多少,还有给不给上住房公积金、有没有员工宿舍、吃饭有没有补贴等。
前来求职的小陈在几家公司的展台前转了一圈,也向几家单位咨询了工作的待遇。记者发现,他对于工资多少并没有表现出过分关注,倒是对单位能否解决住宿、给不给上三险一金、有没有饭补和车补等问题格外关注。在每家展台前,他都详细咨询了这几个问题。在性质相似的企业,一个岗位的工资水平其实都差不太多,像小陈这样做市场营销的,一般企业给出底薪都是1000到1500元,业绩奖金或提成的比例也相差不大,所以在哪里干其实都一样。但是如果企业能提供住宿的话,最少可以省掉五六百元的房租钱,要是再能有饭补、交通补助、电话费补助的话,一个月又是五六百元。“有和没有之间,每个月都能差出1000多元钱,真不是一笔小数呢。”
本报记者 代丽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