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新一轮的应届生求职热潮再次袭来。相比同学们纷纷挤进人山人海的校园招聘和宣讲会,沪上某高校应届生小高正轻松惬意地坐在电脑前向网络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并在自己的简历后加注“能出差”、“能加班”和“翻译”等等图标。
“之后的几周内,我接连接到几个预约面试电话。”小高向记者表示,智联招聘这项“简历增强显示”的增值服务避免了简历的同质化倾向,大大提高了投递简历的成功率,而其价格却几乎“便宜得可以忽略不计”。
智联招聘的调查也显示,在使用该项服务后,点击和曝光次数的比率将提高至70%,直接有助于增加求职者的面试机会。
记者看到,研发新服务和新产品不但成为各大网络招聘巨头延揽客户的新法宝,而且也成为网络招聘业的“救命稻草”。
改变单一盈利模式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向记者表示:“金融危机中三大招聘网站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其主要原因固然是由于企业裁员导致利润下降,但从中也折射出了行业盈利模式过于单一。”数据显示,2008年智联招聘亏损约1.7亿元,中华英才亏损1.75亿元,而前程无忧的2009年一季度利润也同比下降68.8%。
单一依靠企业端收入的不足是,招聘网站不得不花巨大的代价“烧钱圈地”。由于网站用户一般在5年左右就会流失,使得招聘网站不得不在市场上砸下更多广告费,来扩展新用户,如不惜花费巨资聘请名人拍广告、通过电视台等“昂贵媒体”投放广告等方式,吸引毕业生群体,从而带来流量,赢得广告收入。
但“烧钱”并不意味着产生效益。一份由艾瑞咨询提供的报告显示,2008年智联招聘、中华英才、前程无忧在互联网的品牌广告投放额分别为1.1亿元、5000万元、2000万元,其中实现盈利的倒是“烧钱”最少的前程无忧。
在陈寿送看来,类似智联招聘的“增强简历显示”等向终端客户收费的服务项目,改变了网络招聘业过于依赖企业招聘位的单一盈利模式,增加了多样的创收模式,增强了财务的稳健性。最新行业数据显示,智联招聘市场份额成功超越中华英才,稳居行业前二。
艾瑞咨询分析师蒋李鑫也表示:“网络招聘业正从营销、价格战的比拼迈向研发、生产的新时代,谁能提供独特服务,谁就能从行业中脱颖而出。”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担忧随之而来,与智联招聘的“增强简历显示”类似,中华英才也推出了“简历助手”的终端收费增值服务,“同质化”现象是否会继续抹杀网站间的个性化优势?
分析师们表示,在研发产品略有“同质化”的倾向出现时,网络招聘三大巨头前期积累下的客户流量和注册用户数,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网络招聘的客户周期一般为五年,在这五年中,智联招聘的客户会忠实地选择智联的相关增值服务,而不会选择{词语被屏蔽}两大巨头的相似产品。”
其实,正在思考着行业“转型”的网络招聘企业可以施展拳脚的空间很大,除了产品的研发外,针对客户群体的细分也大有文章可做。“求职者的队伍在增加,但非求职者的队伍同样也在飞速发展。”蒋李鑫表示,企业职员并没有脱离对可能获得的岗位的关注,招聘网站可将服务范围从“求职”扩展到为整个职业生涯服务,如提供职场咨询、猎头信息和培训服务等项目,完全可以成为未来网络招聘业的主营项目,各家网站也应进行错位经营:如智联招聘侧重猎头服务,中华英才可继续加强校园招聘,前程无忧则可针对雇主服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