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善》的改善之“道”
文/肖伟亚
《改善》之书是日本金井正明所著,该书指出了改善的重要性,道出了日本企 业成功的法门就在于“改善宗教”,它的独特之处不仅重视细致入微持续的改善精神,更是系统全面深刻地阐释了“改善”的发展规律和运用逻辑,并通过大量的改善实践案例证明改善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上月末刚好受邀参与了一客户的《改善》之书的“读书会”活动,期间各部门10人按计划都上台总结发言,从发言的结果看大家基本上都认真看过此书并准备了发言稿。也许是客户老板做了具体要求,大家基本上是从理论联系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来表达学习收获,有几个部门还用案例和数据说明改善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当然,尽管大家的学习和实践的水平不一,但大家的学习氛围因“读书会”活动的展开而激荡起来,还没进步角色的也开始了行动,比如一厂就坚持每天集中集体读书。使原本对理论不屑一顾的特别是一线manage人员受到鞭策,这恰恰是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关键一步。
我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只有学习型的人才才能造就学习型的组织和发展的企 业文化;只有挑战才能不断自我超越和超越他人;学到了知识仅仅改变了你大脑的知识结构,如果知识不转嫁运用去检验,那知识也将折旧变为垃圾。”所以说客户的“读书会”活动是一种用行动来阐释客户“学习”的企 业文化。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企 业都在提倡培训与学习,也都认可“学习力就是竞争力”的道理,但很多一二线manage人员因长期置身于“业务”之中而忽冷了manage理论水平的提高,等到中高层manage人员接受内外部或自我学习之后,才发现我们的一二线manage人员与企 业manage出现严重脱节的滞后情形,比如无法理解企 业manage的意图,不愿还改善自己的工作等,很多企 业这时要不就怪一线manage者不思进取,而一线manage者往往埋怨企 业不给与机会成长(要有学习进去意识的人才会这么想,因为他们往往急功近利的思想制约了学习进取的精神),所以现在这种“读书会”就是基础的平台提供,实现了企 业学习型文化的落地!
“读书会”甚好但也需改善,主要从如何学习与领悟《改善》之书的精妙和如何借鉴来实践做些探讨。本书有几个问题实际上没有回答读者,如果我们弄清楚这些问题将使本书的价值得到放大,也将更好地指引我们的“改善”行为。请看如下问题:
1、改善的本质或灵魂是什么?
改善的本身就是“改善”,既然改善就是要比没改善之前要好,而要体现好与不好就要用“绩效”来表达,而“绩效表达”就有“行为、业务和技术”三个具体层面来体现。当然,改善也分职能和专业方向,但往往很多人把交期、质量和成本三要素当成改善的本身,而这些只是改善的目的,因为每个目的都包含着“行为、业务和技术”三个具体层面,比如说交期,它就涉及哪方面的业务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和行为来实现,所以说不要把目的当结果就是这个道理。而“持续”的改善精神就是改善的灵魂所在!
2、改善的结构层次?
改善的结构层次是指引各层次各岗位的提纲,没有它机会出现错位和重叠的改善行为,比如总经理做着总监的改善工作,经理做着组长的改善工作。改善的结构层次可从很多方面来体现,比如从细节到系统,从战略到操作,它贯穿与“活动--执行--项目--manage--领导”整个组织行为中,这里只从企 业和职能的改善方面来说明它的结构层次特点。 |
|
|
|
|